2025年05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深度

当一天牧场挤奶工 见证一滴奶的诞生

在挤奶厅与牛舍间,一群勤劳的挤奶工默默地耕耘着,他们用双手和汗水为每一滴牛奶注入责任与坚守。作为乳品产业链的关键执行者,挤奶工是连接牧场与消费者餐桌的无声守护者。这次体验报告,记者来到位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峰山景区外的九峰牧场,从旁观者变为“实习挤奶工”,开启一场与奶牛的亲密接触。

新手上岗 “笨手笨脚”挤奶

占地2000亩的九峰牧场被连绵青山环绕,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青草香。牧场经理董云斌递给我一身工作服,带领我走向一片围栏,那里挤奶师傅正在忙碌工作,一群奶牛安静地咀嚼着青草。我注意到,每头牛耳朵上都系着一个蓝牌,便好奇地提问:“这是什么?”董云斌解释:“这个牌子是它们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像这头奶牛,牌子上的数字是240012,代表它是2024年12月出生的。每头牛的脚上还有脚环,方便我们通过数据后台监测奶牛的健康状况。一天的运动量如何,是躺着还是坐着,这些都能记录下来,类似人类的运动手环。”

挤奶厅弥漫着青贮饲料与消毒水的气息。牧场挤奶工需要依次完成前药浴、验奶、擦拭、上杯及后药浴等步骤,不仅标准严格、强度极高,更需要责任心与职业素养。“别看这些牛平时挺温顺,但它们也有自己的脾气呢。”挤奶师傅蹲下身,给我示范如何正确地挤奶。他的动作熟练而流畅,不一会,乳白色的牛奶就流进了桶里。我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心里却有些忐忑。“这真的能行吗?万一弄疼了牛怎么办?”我低声自语,师傅拍拍我的肩膀说:“放心吧,只要你温柔一点,它们不会介意的。”

轮到我上阵了,师傅示意我先将手清洗、消毒,然后我小心翼翼地靠近奶牛,按照刚刚师傅示范的手法,用右手轻轻托住它的乳房,左手则试着挤压,然而第一次尝试的结果并不理想——不仅没有挤出奶,反而让牛稍稍后退了一步。“可能是你的手法不对,你试着将手轻轻握住奶牛的乳房,然后慢慢挤压,稍微用点力。别着急,要像按摩师一样放松。”师傅在旁边鼓励我,我再次尝试,双手保持稳定,用力均匀,终于成功挤出了第一滴奶,那一刻,仿佛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作。

随着练习次数增多,我的动作逐渐变得自然起来,虽然还是比不上挤奶师傅那样娴熟,但至少可以稳定地收集牛奶了。看着瓶子里面的牛奶一点点增多,我忍不住问师傅:“牧场每天都要做这个工作吗,会不会很累?”师傅笑着说:“看到牛奶送到大家餐桌上,心里还是满足的。而且现在的挤奶设备非常先进,效率比人工快,更适合批量生产。”

智慧牧场 奶牛排队“打工”

挤完奶,董云斌带我参观牧场的“智慧大脑”——智慧养殖中心挤奶间。奶牛排着队在转盘式挤奶厅有序“上下班”。当奶牛通过通道来到挤奶厅,先在淋浴区域作降温,挤奶员为奶牛套上挤奶杯组,鲜奶顺着管道流入冷藏贮奶罐。消毒员需要用碘伏对奶牛的乳房进行杀菌,涂抹益母草对乳房进行保护,之后给奶牛套上取奶杯,机器就会通过真空设备将牛奶吸出。取奶的同时,挤奶员要进行巡杯,观察奶牛有没有不舒服的情况,完成工作的奶牛在转台转一圈后离开。

董云斌介绍:“每头奶牛一般每天挤3次奶,早上8时、下午2时、晚上6时,每次产奶20~40斤。牧场有近2000头奶牛,并且牧场采用散养的方式,奶牛可自由走动。每个现代化奶牛棚配备进口风扇,让棚内的气温不至于过高或者过低,从而避免影响奶牛产奶量。”

“这样一上午大概可以挤出多少牛奶呀?”

“转盘式挤奶10分钟之内可以完成48头奶牛的挤奶工作,智能化设备提高了效率,而且让牛感到舒适。”

牧场配备了现代化的冷藏设备,确保每一滴牛奶都是最佳状态。董云斌指着恒温储奶罐说:“从饲料种植到成品出厂,生产出来的新鲜牛奶经过过滤、制冷后储存在奶仓中,后续还将进行标准化处理,在乳品生产线上将奶油和牛奶离心分离,确保产品的蛋白质含量相对稳定,这些牛奶4小时内就会运到加工厂,最大程度保留活性营养。”

记者手记

夕阳西下,走在九峰牧场内,处处能感受到优美的自然风光。一天的体验下来,我的工装已沾满草屑和奶渍,回望仍在忙碌的牧场工人,日复一日重复着清洗、消毒、挤奶的标准化流程,守护着牛奶的“黄金六小时”新鲜期。

九峰牧场是金华市佳乐乳业有限公司的核心牧场。作为金华本地奶企“老大哥”,佳乐乳业提供了金华80%以上的奶源。当消费者喝着佳乐乳业的鲜奶时,或许不会想到每一滴牛奶背后,是工人日均2万步的巡查,是科技与传统交融的现代牧业图景。

现代牧场里,挤奶工既要熟记每头牛的产奶特性,也要读懂电子数据。牧场的运转中,凝聚着牧业人日日夜夜的坚守,更离不开企业对全产业链的科技赋能。从九峰牧场驶出的冷链车,载着的不仅是鲜奶,更是金华乳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本报记者 张丹楠/文 俞佳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