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送入夏
◇文丨陈公炎
风,悄然变暖了。我伫立在自家阳台,极目远眺,尖峰山那青黛色的轮廓在晨曦中若有若无,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微风携着丝丝暑气,从山间悠悠飘来,轻轻抚过脸颊,调皮地钻进领口,送来一阵温热,夏天,已然不期而至。
我搬至尖峰山脚下的新居已有四五年。每日清晨推开窗户,尖峰山便映入眼帘,它宛如金华的地标,沉稳而庄重。虽望不见山脚下那280亩的尖峰大草坪,但步行不过十分钟就能抵达,这让我养成了晨起和晚饭后去草坪快走锻炼的习惯。
清晨6点左右,我踏上前往大草坪的路。晨雾似一层薄纱,轻柔地笼罩着草坪,草尖上的露珠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宛如细碎的钻石。此时,几名环卫工人早已开始劳作,他们熟练地推着割草机,在草坪上缓缓移动,身后留下一道道整齐的草痕。割草机的轰鸣声惊起几只白鹭,它们扑棱着翅膀,优雅地飞向不远处的接力塘。
走到第三圈时,天色大亮,晨练的人渐渐多起来。“这草坪比以前好太多了。”一名刚打完拳的老者擦着汗对我说。我的目光落在那些特意保留的百年香樟上,它们的枝叶在晨光中轻轻摇曳,似在诉说岁月的故事。记得改造前,这里是勤俭村杂乱的民房,如今,建筑渣土被堆成最高达八米的起伏坡地,既环保又美观。古树和水塘,宛如时光的印记,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
每逢双休日,一般7点多,草坪便热闹起来。木质廊亭里,几名老人正兴致勃勃地唱着婺剧《僧尼会》。银发老太太熟练地打着檀板,老先生专注地拉着二胡,当唱到“三月桃花红似火”时,围观人群爆发出阵阵喝彩。不远处,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铺开野餐垫,分享着金华特有的消暑小吃——清凉糕和择子豆腐。
回到家中,推开窗户,暖风轻柔灌入。远处草坪上的灯光依旧明亮,似大地上的星辰。我在金华生活30年,见证了这座城市诸多变化,而这片大草坪的出现,或许是最令我欣慰的。它改变了城市面貌,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晨练、夜游、周末都有了新选择。那些在草坪上放风筝的孩子、拍婚纱照的新人、唱戏的老人,他们的故事在此交织。人们在此休闲娱乐、举办活动,享受着城市发展带来的美好。
夜深了,草坪上的灯光渐暗,摊贩收拾家什回家,游人渐渐散去。我知道,明日太阳升起,这里又将充满生机,而尖峰山会一如既往地守望这片土地,见证更多普通金华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