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浙婺“梅开六朵”

陈丽俐摘得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小得盈满,花逢其时。5月21日,适逢小满节气,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终评结果在上海正式公布,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简称浙婺)陈丽俐成功摘得梅花奖,为浙江婺剧事业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此,浙江婺剧团实现“梅开六朵”的佳绩。

5月10日,陈丽俐亮相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带来一场精彩的婺剧折子戏专场,向梅花奖发起冲击。专场涵盖《碧桃花·拷打提牢》《穆桂英·辕门斩子》《白蛇传·水斗、断桥》三个折子戏,分别展现了婺剧乱弹、徽戏、滩簧三种声腔,充分彰显了婺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陈丽俐深厚的表演功底。

在《拷打提牢》中,陈丽俐饰演蒙冤的洪苏秀,以细腻婉转的唱段,搭配磋步、甩发等身段,将人物的悲惨境遇与坚韧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辕门斩子》里,她化身穆桂英,武戏与唱功完美融合,展现出穆桂英的聪慧勇敢与率真性情,活泼的表演风格让现场气氛高涨;《白蛇传·水斗、断桥》中,陈丽俐塑造的白素贞既展现出与法海斗争时的果敢,又在断桥处将对许仙的深情演绎得丝丝入扣,尤其是与梅花奖得主楼胜饰演的许仙、青年演员张莹饰演的青蛇在“断桥”一折的精彩对手戏,陈丽俐的“蛇步蛇形”“神人一体”与楼胜的“十三跌”等高难度绝技,令观众惊叹,将演出氛围推向最高潮。

陈丽俐工花旦,师从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陈美兰。多年来,她潜心钻研婺剧表演艺术,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对各类角色都能精准诠释。此次竞梅的剧目,皆是凝聚几代婺剧人心血的经典,也是陈美兰老师的代表作,陈丽俐通过自己的精彩演绎,完成了一次对婺剧传承成果的精彩汇报。

一直以来,浙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陈丽俐等青年演员搭建广阔的成长平台,提供丰富的演出实践机会。从基层的乡村舞台到央视春晚等重要舞台,陈丽俐在不断的磨砺中迅速成长,艺术造诣日益精湛。

据悉,作为婺剧的龙头剧团,浙婺自1956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婺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人才培养方面,浙婺已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承有序的人才梯队,近年来先后已有20多人分别荣获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以及浙江省的各项顶级戏剧奖项;剧目创作上,既注重经典剧目的传承,也积极推出新编戏和现代戏;每年完成各类演出500多场,20多次亮相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新年戏曲晚会,央视春晚,亚洲文化嘉年华等国家高规格舞台,足迹遍布国内外,已先后出访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浙婺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39家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首批“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陈丽俐此次荣获梅花奖,是对其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更是婺剧传承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成果,激励着更多婺剧人在传承经典、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婺剧艺术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此外,记者还在现场收获了另一重惊喜——台州乱弹剧团的武义人鲍陈热也入选了本届梅花奖,令人欣喜。

颁奖晚会上,除了新晋梅花里的婺元素,还有两位婺剧人的身影——第30届梅花奖得主楼胜在序幕的《粉墨春秋》节目中表演了翎子功,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得主李烜宇则和师父、第11届梅花奖得主陈少云等人一同在第三章的致敬大师《“麒”影流芳》节目中演唱了京剧《追韩信》选段。

本报记者 夏斌婷/文 楼冀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