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物上新
看看这些土特产里的“隐藏款”
如果外地朋友问起金华有哪些土特产,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金华火腿、佛手,还是武义宣莲、兰溪杨梅?虽然平日里对家乡的风物还是挺熟悉的,但真要推荐起来,还真不是一件易事。
前不久,在全省“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作推进会上,发布了浙江省首批土特产新品名单。金华市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张旭升告诉记者,此次发布的10种浙江省首批土特产新品名单中,金华有12家重点企业入选,涉及抹茶、果莲、羊肚菌、太秋甜柿、鹅肝与鲟鱼鱼子酱等6个品类。
这次上榜的6种金华土特产新品告诉我们,土特产并不一定是从小吃到大的老面孔,也可以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和拓展。土特产的形成离不开独特的自然环境,想要传承和发展,更需要后天的努力。
实现“从零到一”的跨越
传统概念里,鱼子酱这一西餐桌上的顶级食材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此次的土特产新品中,东阳鲟龙科技有限公司的鲟鱼鱼子酱刷新了这一认知。张旭升说,这一重点企业的入围,代表着金华在鱼子酱领域实现“从零到一”的跨越。
鲟鱼被称为“水中活化石”,源自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鱼子酱就是由鲟鱼卵轻微腌渍而成的。早在2019年,中国鱼子酱产量就已经占到世界的50%,而这背后的“全国第一”就是浙江。
东阳市鲟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浙产鱼子酱龙头企业衢州“鲟龙科技”的养殖基地。公司负责人董建军介绍,基地内共养殖鲟鱼3万余尾,主要为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品种。鲟鱼对水质、水温极度敏感,养殖场依托横锦水库优质水源,结合智能水产管理系统对水温、溶氧量等关键参数实施精准调控。鱼养成后,直接运输到衢州“鲟龙科技”,进行鱼子酱深加工,成品主销欧美及俄罗斯市场。从一条普通鲟鱼到一勺鱼子酱,产值可实现近40倍的增长。
与鱼子酱并称为“世界三大美食珍馐”的鹅肝,则在30多年前与永康结下不解之缘。永康市高歌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歌食品)负责人姚福长1999年入行,是国内最早的鹅肝生产企业掌门人,也是将鹅肝融入中餐行业的拓荒者。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永康的灰鹅肝就开始出口到国外,口感和朗德鹅肝相比,香味还是欠缺一些,产量也低。”姚福长说,20世纪90年代初,科技部把鹅肝生产项目落户永康,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永康鹅肝产业的发展。在鹅肝的养殖和加工过程中,永康人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使得永康白切鹅肝在口感和风味上更加接近国际市场需求。
“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永康人养殖生产的鹅肝在国内牢牢占据霸主的地位。高峰时,我们一家企业一年就要生产鹅肝80吨左右。”姚福长说。随着产业重心的转移,虽然目前很多鹅肝生产企业落户到安徽、山东等地,但永康对中国鹅肝市场的贡献仍不容小视,不少新兴企业的负责人都曾是高歌食品的员工。
“一抹绿”产值突破1.8亿元
马上进入6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季节就要来了。这两年兴起的水果莲子,脆甜多汁、鲜嫩无渣,兼具清热降火、生津解渴的功效,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夏日消暑佳品”。
每年进入这一时节,位于婺城区长山乡桐思岭村古塘下的莲子种植基地与武义县柳城畲族镇的十里荷花物种园附近,盛开的荷花随风摇曳,散发阵阵清香。过去,莲子多以干莲形式出售,而在莲子产地附近,人们则习惯食用新鲜莲子。
市农科院专家王凌云告诉记者,金华市农科院2021年选育研发成功的“金芙蓉3号”是果莲专用品种。“干莲子的销量相对有限,而作为时令蔬果的果莲,销量更高、经济效益更好,莲农种植热情更高。”他介绍,目前我市的“金芙蓉3号”果莲种植面积在2000亩左右,每亩可产约350公斤鲜莲子,平均批发价格在每公斤36元。“通过莲产业的扩大和延伸,种植面积大幅度提升。”
和果莲直接食用不同,抹茶的食用方式更为多样,可广泛与咖啡、奶茶、糕点、冰淇淋等饮品和食品搭配。2004年,原浙江省茶叶公司(现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武义县建设全国第一条碾茶生产线,开始碾茶的商品化生产。此次上榜的金华翡翠茶业有限公司是金华较早专注于抹茶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从做抹茶原料加工转向抹茶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青汁、抹茶芝士等产品深受年轻时尚群体的喜爱。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形成40家龙头企业引领80余条现代化生产线的产业矩阵,产品应用从传统茶饮延伸至烘焙、冷饮、保健品等领域,实现从“论斤卖”到“论克卖”的价值跃升。2024年全市抹茶产值突破1.8亿元,较2022年的7000万元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稳居全省第二位。
“菌中之王”扎根金华
有着“菌中之王”美称的羊肚菌,原来主产于云贵川地区。如今,这道美味也在兰溪市赤溪街道柳塘村悄悄“扎根”了。
“2018年,我到甘肃兰州出差时接触到了羊肚菌,一个养殖户告诉我一年种30亩的羊肚菌可以赚100万元。”兰溪市君恋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绍荣告诉记者,那时他便有了引种的想法。羊肚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富含蛋白质、纤维素和矿质元素,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市场前景广阔。
羊肚菌早年间以野生为主,后来通过驯化,现在都是大棚种植,智能调控温湿度。“每年十一二月份种下菌种,次年3月底就能采收。”一开始,陈绍荣只是试种了一亩地,虽然羊肚菌和香菇、木耳、平菇都属于食用菌类,但是生产差异很大,对生态环境、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从菌种引进,制作菌包,培植菌丝再到入土栽种,每一步都极其讲究,温度湿度都要精准把控。”陈绍荣说,种羊肚菌首先要土好,要使用砂土、黏土等透气性好的土,最关键的是土里没有农药残留;其次是设施和管理到位,通风、浇水、增温、降温都需要科学管理。通过设施栽培,棚内温度控制在0~25℃,湿度维持在80%以上。
2023年,陈绍荣的公司羊肚菌种植最高亩产突破700公斤,创下浙江省羊肚菌鲜菇亩产新纪录,种植面积也扩大到了80亩。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羊肚菌市场价为鲜品每公斤100多元,干品每公斤800元,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
“我们3月底刚收完羊肚菌,现在开始种植水稻。”陈绍荣采用的是“羊肚菌+水稻”的菌稻轮作生产模式, 菌稻轮作不争粮、不争地、不争肥、不争农时,既解决了土地的季节性闲置、经济作物与粮食种植争地等矛盾,又能提高羊肚菌的产量。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两年,浙江省累计公布了四个批次的名优“土特产”,金华共有41个名优土特产上榜。与传统的名优土特产相比,土特产新品的最大特点在一个“新”字,一般来说是近5年来涌现出来的特色农副产品。百品榜、新品榜的评选,是一个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优质农产品打造品牌,让更多人知道金华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如果把这些榜单上的美食全都品尝一遍,不仅能让外地人对金华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本地人来说,也是一个通过味蕾感知家乡的好方式。
本报记者 汪蕾 蔡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