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浓情

上期《被颠倒的母女角色》真情回复

梗概:曹莹马上就要40岁了,没结婚,也没对象。在旁人眼中,她就像个性格孤僻、习惯独来独往的人。可曹莹心里清楚,并非自己不想涉足爱情,而是家里有个“女儿”一样的妈妈,像藤蔓般紧紧缠绕着她,从生活琐事到情感寄托,事无巨细都需要她操持,以至于她根本分不出半点心神去经营自己的感情世界。

@小喜乐:60分的关心,有时比100分的窒息更温暖。如果不能“说走就走”地搬出去,或许可以试试“有限责任式照顾”:每天固定2小时陪伴,其余时间留给自己;周末带妈妈参加社区活动,帮她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经济上适度分担,但不再包揽所有家务。不必苛求自己做满分女儿。

@喵丽:传统观念里,孝顺常被等同于牺牲自我,但真正的爱应该是让双方都能舒展的。真正的孝顺,不是成为父母的附属品,而是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的人,也让自己成为完整的人。

@西瓜君:爸爸那句“你妈生来就是享福的”听着甜蜜,可也在某种程度上让曹莹妈妈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在爸爸离开后,曹莹则成了接盘侠。

@紫薯酸奶:我也曾是个“工具人”,直到我意识到我的人生不是家人的售后服务,然后学会了拒绝,学会了快乐,学会了爱自己。神奇的是,家人反而过得更快乐了,因为他们终于学会找乐子,而不是找女儿。

@董董:曹莹与母亲的关系,就像一种病态共生。母亲通过示弱将女儿拖入拯救者的角色,女儿则用付出换取存在感。长期处于这种关系中,女儿会逐渐丧失自我边界,甚至在亲密关系中重复“讨好——被抛弃”的循环。要打破循环,必须学会自我接纳: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付出多少,而取决于你是谁。 (翁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