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大数据”可帮助“考生一分都不浪费”“低分上高校”?
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服务”陷阱
6月29日,我省2025年高考首轮志愿填报开始,一些不法分子和不良机构盯上了这个时机,推出所谓“本科保录”“志愿规划”等捷径服务,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国际本科招生领域同样乱象频现,成为新的“重灾区”。记者近日对此展开了走访调查。
网络学习后摇身变“规划专家”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机构推出高价志愿填报服务,宣称拥有“独家大数据”“专家团队”,能为考生提供精准的志愿填报指导,帮助考生“低分高就”,甚至“一分都不浪费”。这些机构的网络宣传极具诱惑性,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然而,这些所谓的“专业服务”背后却暗藏玄机。部分机构的数据来源模糊,算法简单,所谓的“大数据”不过是对往年分数线的简单汇总和分析,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当年的录取情况。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机构的“志愿规划师”资质存疑。市民程菁告诉记者,她在手机上看到仅仅经过简单的培训,学习背诵一些固定话术就可以成为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种交费速成的“专家”根本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无法为考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家住市区家和园的考生家长老林告诉记者,去年花了3000元购买志愿填报服务,结果得到的建议毫无针对性,完全是模板化的内容,对孩子的志愿填报没有任何帮助。还有考生听信“专家”的建议,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和院校,忽略了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最终被录取到不喜欢的专业后悔不已。
理性面对国际本科招生
市民江先生儿子的高考分数只够上一个民办本科,他在手机上看到,可以用差不多的学费读一个QS排名前100的大学,打听后得知是留学项目。国际本科项目近年来备受考生和家长青睐,但这一领域同样乱象丛生。一些中介机构打着“低分上名校”“保录世界前百高校”的旗号,吸引考生报名,然而很多承诺往往无法兑现。
一些国际本科项目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部分项目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无法获得应有的教育资源,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国际本科项目存在合作院校资质不明的问题。一些所谓的“合作院校”在国外的认可度极低,甚至学生毕业后的学历无法得到认证,就业也面临困境。在手机上,一些留学生也在大肆推销国际本科项目,其中不乏虚假宣传,如夸大合作院校的排名和教学质量,隐瞒项目的真实情况。市民程女士的女儿去年读了一个2+2的国际本科班,目前已经花了近9万元费用,但是连雅思的基本课程都还没有学完。而与她女儿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已经在国外大学语言班顺利结业并通过雅思考试进入本科学习。程女士告诉记者,当初就是轻信了网络广告缴纳高昂的学费,入学后才发现实际情况与宣传相差甚远,却已陷入两难境地。
金华考试院有关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在面对志愿填报和国际本科招生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虚假宣传和承诺所迷惑。针对高考招生出现的一些乱象,考生和家长如遇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教育部门或公安机关咨询、举报,共同维护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和考生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方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