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新闻

原创话剧《京报》轰动京城

(上接1版)

金华市委宣传部和婺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以及邵飘萍家乡代表现场观看了这部话剧。徐荣生老人是邵飘萍的表侄孙,他爷爷与邵飘萍是表兄弟。为了一睹话剧的风采,他特意从老家赶到北京。他告诉记者:“我们家族几代人都深受邵飘萍的精神鼓舞,比如我爷爷就是在他的影响下成了中共地下党员。”演出结束后,徐荣生专门把自己创作的一幅“话剧《京报》艺术长青”书法作品赠送给剧组。

话剧《京报》的演出也吸引了北京一些收藏爱好者的关注。范光永是一名报纸收藏爱好者,年轻时就特别敬仰邵飘萍,几十年来,收藏了大量上世纪20年代的《京报》和10多种《京报》副刊,以及各类报刊上有关邵飘萍的文章。这次听说要演出话剧《京报》,他主动联系上剧组,在现场免费展出自己收藏的原版《京报》,观众在观看话剧的同时,可以一睹百年前这些珍贵的报纸。

“七一”临近,这段时间,前来参观金华市飘萍教育基地和邵飘萍旧居的人络绎不绝。“金华文人有武人的风采,金华武人有文人之风骨。邵飘萍是金华文人风骨集大成者。”婺城区城东街道党委书记张紫阳参与了金华市飘萍教育基地的筹建,对邵飘萍作了深入研究。看了话剧《京报》,让他对家乡的这位先驱更多了几分敬佩。

许多人都是通过网络直播回放收看话剧《京报》。在邵飘萍故里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大家都在争相转发话剧视频。

“看完这部话剧,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那个用笔当枪、用墨作刃的热血年代。邵飘萍先生那种‘铁肩担道义’的气概,让我特别震撼。他拿笔当剑,唤醒了老百姓的认知,这种新闻人的觉醒精神,到现在都还鼓舞着我们。”彭博是一名从中国计量大学派驻到紫溪村的金华市级文化特派员,这次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前去北京观看,但他一直在关注话剧《京报》的演出情况,而且第一时间把相关视频转发到朋友圈。“真心希望以后能把这样一部有力量的话剧带到东阳,搬到紫溪村的舞台上,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这股震撼人心的力量。”彭博说,非常期待《京报》剧组能来紫溪村,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通过这方舞台,重新触摸这位赤子不屈的风骨与滚烫的赤诚。

“明年是邵飘萍先生诞辰140周年、牺牲100周年。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原创话剧《京报》明年能来金华演出。”金华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家乡人民也能更好地了解邵飘萍和他的精神。”

据悉,在结束四川乐山和北京西城区的演出后,原创话剧《京报》主创团队还走进京报馆旧址和邵飘萍旧居,开展为期两天的剧本朗读活动,为观众营造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