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卡’真好用”
“理发、洗澡、做家务、陪看病……打个电话,都可以上门服务,‘爱心卡’真好用。”近日,家住金东区源东乡长塘徐村的82岁老人施文苏体验完“爱心卡”上门烹饪服务后,用卡上的财政补助积分进行结算,看着可口的菜肴,她连连称赞。
如何解决独居老人的生活需求?如何帮助老人实现就医、出行等“关键小事”?近年来,金东区以养老服务“爱心卡”省级试点为契机,通过一张“爱心卡”,撬动资金联筹、力量联动,构建优先、优待、优惠服务矩阵,形成“一卡二联三优”工作模式,实现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据了解,“爱心卡”以便捷为核心,依托独居老人的社保卡实现服务兑现,通过在社保卡上开通“爱心卡”服务模块,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社会资源等服务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打通浙里康养、人社一卡通、民政大救助等平台,我们把老年卡、优抚卡、公交卡等功能以及各种优待老人的补贴都整合到社保卡上,让‘爱心卡’一卡通用、一码通城。”金东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爱心卡”服务模块可通过后台数据共享,推动老人需求与服务事项精准匹配对接。
聚焦老年人在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场景下的养老服务需求,金东区精准区分失能失智、独居、高龄等不同类型的老人需求,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6+N”居家上门服务,实现养老服务从“等上门”到“送上门”转变。在此基础上,金东区还从资质、口碑、服务能力等维度筛选优质机构进入服务“白名单”,目前,签约专业养老服务机构5家,培育整合民政服务站12家,吸收居家养老服务商42家、助餐服务点456个、爱心商家305家作为定点服务机构,推出了丰富的“爱心卡”产品和项目。同时,发动村(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社会力量等组建服务团,对失能、独居老人进行“每日一联系、每周一上门”,提供常规体检、陪同就医、帮忙购药等代跑代办服务,以及上门理发、洗衣服等生活服务。
此外,面对养老服务最重要的资金支撑,金东区通过“财政投入一点、村集体承担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家庭出资一点”,破解资金难题。在民政、残联等各类服务补贴基础上,村(社区)每年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资金,用于本地养老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和贤达人士定向捐赠,倡导家庭养老褒扬机制,子女通过“孝义积分”机制自愿充值后,慈善基金给予每月最高30元的1∶1奖励,以此形成“财政驱动升级、社会家庭持续投入”的良性循环。为确保资金使用透明高效,金东区上线“爱心卡”数字管理系统,对财政补贴、社会捐赠、家庭充值、服务结算4类资金实行全流程闭环监管,有效防范资金挪用风险,有效推动养老服务从“人力监管”到“智慧运维”转变。
目前,该区已累计发放养老服务“爱心卡”8.9万张,服务老年人达700余万次。
本报记者 苏宣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