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汉子带着尼泊尔媳妇
在金华圆一个音乐梦
开着黑A牌照的车,一路从东北来到江南,路过金华的时候,兰树文的脑海里终于对上了“金华火腿”的原产地。来不及停留,他带着尼泊尔的妻子拉玛和女儿兰梦瑶去往目的地——金华隔壁的衢州。
几个月后,他又带着行李,举家落脚在金华。这一次,不再是匆匆一瞥,他帮6岁的女儿找好了幼儿园,自己也在市区开了音乐工作室。这个跨国家庭,在这里开始了一段崭新的生活。
以下为兰树文的讲述。
我的老家在黑龙江,大学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工作以后,我成了测量工程师,做的一般都是涉外工程,去过俄罗斯、尼泊尔、越南、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科特迪瓦、牙买加等20多个国家。
我的工作是带着测量队,拿着图纸测量数据、施工放样,然后把采集好的数据,哗哗哗一顿操作,上传到电脑。
与尼泊尔结缘
2018年,在北京做完体检,我从香港转机来到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尼泊尔民风特别淳朴,我特别喜欢。
那时,我们住的地方离食堂远,朋友就带我去一家本地餐厅吃饭,有甜品、奶茶、咖喱饭之类的。第一次去,她就在店里帮忙,我们翻译知道我单身,开玩笑说“人家姑娘也单身”。去多了,我发现姑娘不光长得漂亮,关键还特别孝顺,一来二去我们就对上眼了。
我们的婚礼是在加德满都办的,两个人从早上8点半一直坐到晚上11点多,等亲朋好友来点“提卡”献哈达。提卡是当地人点在额头上的红点,你获得的提卡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越幸福。坐了一整天,把我俩都累坏了。
2019年12月,我和拉玛生了个可爱的女儿米歇尔,中文名兰梦瑶。去年,女儿5岁了,我就想还是要回中国,让她有个学中文的环境。我们从加德满都飞东北,女儿第一次坐飞机。在昆明机场转机时,我去给她们买饺子,那是女儿第一次用筷子,我说“回国了,你必须要用筷子,要不然你吃不着饭”。
圆自己一个音乐梦
来金华也是缘分,朋友牵线搭桥,我去过上海、杭州,但觉得还是小城市生活舒服。我查了地图,金华在浙江中心,从这去哪都方便。今年3月,我在金华登记了工作室,取名“那玛斯得”,logo也是我自己设计的,一个尼泊尔少女戴着头巾、举起右手低头的样子。那玛斯得(Namaste)是印度语系里“你好”的问候语,工作室里的好多东西都是我自己设计装修的。
在工作室,我玩的这些乐器,无论是从尼泊尔制笛朋友那里订的班苏里笛,还是我自己手工制作的埙,或者从云南朋友那边订的瑞士手碟,都有一个共同点,偏低音、有共振,能让人心静下来。国内近些年有了音乐疗愈的概念,像我媳妇在尼泊尔上班的工作室就是专业做这个的。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去大一点的城市,那边的商机不是更大吗。可能是在尼泊尔生活过的关系,可能是在外面漂泊了那么多年的心境,我和拉玛一样,生活中没有太多的物欲,赚的钱够花就行了,每天玩乐器很开心就行了,一天天陪着孩子看着她成长就行了。我跟尼泊尔玩音乐的朋友开玩笑,等我在金华安稳了,请他们过来巡演。
本报记者 潘慧/文 方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