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老人手写书稿传递乡音
“才秀进书教学开,开学教书有路来,来路有书通道理,理道通书进秀才……”这首回环往复、韵味独特的永康方言回文诗,出自永康市舟山镇石塘徐村98岁老人徐长福之手。近日,徐长福将自己数十年收集的永康方言资料,整理编纂成书,为乡音传播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在舟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精神矍铄的徐长福展示了他的心血之作。这本方言著作共106页,内有永康方言山歌、古诗词等,是老人耗费大量精力查找、整理、创作而成。“哪里有方言资料就去哪里找,看到对联上的好词句就记下来,如果发现说法有差异,我就去考证。”徐长福说,记录和整理方言并非受人嘱托,纯粹源于对乡音的热爱。
对于这名98岁高龄的老人来说,写书最困难的是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他仍然坚持了下来。“一天写一张(两页),写累了就歇会儿,但一定要完成。”徐长福说。翻开此书,记者能明显感受到老人气力的变化——每篇诗歌中后段的字体,往往都是“横不平,竖不直”,甚至一横中间还会出现因颤抖而出现的褶皱。
这份坚持,源于老人心底一份朴素的紧迫感。“这些山歌、诗词结合永康方言都很有韵味,现在我的眼睛快看不清了,得趁看得见时抓紧写完,交给田院长传承下去。”徐长福摩挲着书稿,语气温和却坚定。
舟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院长田青连是这份文化传承的受托人。她告诉记者,徐长福不仅著书,更乐于分享。他常在院内组织老伙伴们一起吟诵自己创作的方言山歌、古诗词,让养老中心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几个阿公坐在一起,徐老就带着大家唱、念,氛围特别好,大家都活跃起来了。”田院长说。
更令人感动的是,老人还提前设计好了未来三年的生肖福字模板。“他说,三年后会有更厉害的人接棒写下去。”田青连说。
通讯员 李涵英 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