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新闻

你敢闭眼跑吗

金华有群点亮“彩虹”的人 带动视障跑友开跑

对很多人来说,跑步是一种生活方式,于视障人士而言,尽情奔跑却是一种奢侈的体验。不过,在浦江有这么一群人,正努力帮当地的视障人士把这种体验融入生活。

想通过陪跑 改善视障人士的生活状态

7月4日,在浦江县同乐村樱花大道上,有一支两两携手奔跑的队伍,他们手中拉着一根彩虹绳,以统一的节奏慢跑。这些人当中,有老师、厨师、工厂负责人、保险公司经理、银行高管,更多的是视障人士。

这个活动的发起者,是浦江马拉松及路跑协会秘书长胡苏萍。胡苏萍2016年开始跑步,之后,加入浦江马拉松及路跑协会,这个协会如今已集结当地400多名跑步爱好者。

之前,胡苏萍从上海的朋友处了解到“助盲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去年,横店马拉松期间,她和协会成员得知浦江也有一群想跑步的视障人士,为帮助他们圆梦,开展了这个活动。

胡苏萍说,大多数视障人士长期待在室内,运动少,和外界接触少,让他们运动起来,不仅能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还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

在普通人看来,跑步是再简单不过的活动。但对视障人士来说,这却是个复杂的运动。视障跑者想要安全地跑步,必须得有志愿者协助,两人靠着一根彩虹绳,一起摆臂,一起迈腿,经过反复练习,直到一起跑起来。

在网上买不到合适的彩虹绳,胡苏萍就用自家的绒布赶制了17条彩虹绳免费送给他们。2024年11月29日,第一次活动开展,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将训练场地选在了比较空旷的操场上,一共有17名视障人士和17名志愿者参加。

视障人士对陪跑员的信任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胡苏萍感慨道,他们从来不是一对一的陪跑,视障朋友们对他们所有人都交付了极大的信任,这让他们特别感动。

这份双向奔赴的信任,让每次跑步充满温情。现在,他们已经能在地形更为复杂的跑道上跑步,原先只能跑2公里的视障跑者,现在已经一口气能跑6~10公里。

受助视障人士 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有了志愿者当‘眼睛’,能更放心地‘看’外面的世界。”59岁的视障人士张林斌,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了这个活动。他坦言,当年参加横店马拉松,他跟其他视障人士只是想去体验一下现场氛围,这也是他们对于跑步的渴望。没想到,那次参赛,他们偶遇了胡苏萍,并实现了长期跑步的愿望。

每周六一早,张林斌会从家里出发,大多数时候,志愿者会主动来接送。“虽然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但跑完很有成就感。”张林斌说,跑步除了让他心情舒畅,身体状况也好了很多。所以,他的跑步频率从每周1次增加到每周3次,志愿者也很愿意帮助他。

胡苏萍说,他们跑协的志愿者都很有爱,虽然需要陪跑的视障人士仅有8名,陪跑过的志愿者已经将近30人。除了“助盲跑”,他们跑协的成员还组团捐献血小板,在协会中,至少有260名跑友有过献全血的经历。

而让胡苏萍感动的是,这些视障人士不仅仅是受助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积极投身公益,经常参加免费按摩、推拿等志愿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本报记者 吴越悦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