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寻蝉影 低头听蛙鸣
夏日夜晚的奇妙世界
当夜幕降临,闪闪星光点缀夜空,大自然是否真的寂静下来?其实,黑夜里动植物们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精彩。入夏后,高湿的气候正适合动植物生长、活动,每当夜幕降临,喜爱夜行的生物们就会纷纷出动,开一场夜间“狂欢派对”,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繁衍生息。
每年暑假的周末夜晚,公园里、大山里就会出现一群打着手电或戴着头灯的孩子和家长,踏上一条探寻夜间生物的奇妙之旅,通过新奇而又沉浸的夜探方式,让孩子们观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在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自然的种子。现在就让我们打起手电筒,踮起脚尖,悄悄在夏夜里去拜访一下这些“夜精灵”。
动物们也“上夜班”
为何要在夜间进行生物观察?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对于虫子们来说,却是“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有些动物为了躲避天敌捕杀,选择不“早起”,而是“晚睡”——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这种“上夜班”的生活方式使它们能有效地躲避天敌,但也让我们无缘与它们在白天相见。通过夜间生物观察,能使我们看懂这些隐藏在黑暗中的“精灵”,发现一个与白天截然不同的世界。
由城市荒野工作室出版的《上海夜间生物观察入门指南》中提到,其实地球上一半以上的动物都具有在夜间行动的能力。夜间生物观察主要可分为5点,分别是:觅食、蜕皮、求偶、产卵、寄生。在夜间,能够看到各种各样有趣的小动物出没,或抱着叶子大吃特吃,或隐藏在黑暗中捕杀猎物,或在月下歌唱……夜色掩盖不住它们忙碌的身影。
按照种类来分,常见的夜行性生物主要有甲虫类、鸣虫类、蜘蛛类和两栖动物类。不同动物也有不同的习性,如蝉、螽斯、蛙类可以通过鸣叫声来寻找;如果有的昆虫取食特定的植物,就可以在这类植物上通过寻找被咬食的痕迹或粪便来判断;循着树木汁液发酵的酸味,不难发现在树干伤口上吸食汁液的甲虫和蛾子;螃蟹会打洞,不妨在水边的洞穴里找找……
从环境来说,通常人为环境干扰越少、植物多样性越丰富的地方,就是夜行性生物越多的地方。也就是缺乏人工修剪、没有喷洒农药等养护措施的地方,比整齐划一的草坪绿地要好得多。此外,有小池塘的地方和旱地相比,更容易观察到两栖动物的身影;山坡的环境与平地相比,也可能发现更多不同类型的昆虫。
如果你对昆虫没有特别多的了解,那么观察萤火虫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萤火虫尾部发光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伴侣,繁衍下一代,如果在身边发现了萤火虫,那种惊喜是难以言喻的。寻找萤火虫也有技巧,一是要找足够黑暗的地方,避开街灯、路灯,寻找乍一看漆黑一片的地方。二是看这些黑暗的地方或者附近有没有萤火虫的食物,萤火虫主要吃蜗牛之类的软体动物,像最常见的一种萤火虫“黄脉翅萤”就是以一种叫“烟管螺”的蜗牛为食。雨后或者潮湿的天气,这些蜗牛就会爬出来,你可以先找一找这些萤火虫爱吃的蜗牛。
隐藏在夜色下的“精灵”
在市区江南宾虹路的钢筋混凝土间藏着一家自然博物馆,百鸟乐园、萤火虫隧道、甲虫天地、爬宠世界等12大特色主题能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里的老师组织开展过不少自然研学体验。到了夏天,老师们喜欢带着孩子们到野外去零距离触摸大自然,更凉爽、更安静的夜晚就非常适合与昆虫对话。
带队老师小梦说,夜观昆虫是一件非常有趣且富有自然科学意义的事情。“昆虫的作息与人类有所不同,许多昆虫在夜晚才活跃起来,它们在夜晚的行为习性、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而且,夜晚的环境相对安静、光线柔和,在聚光灯照射下更有利于我们近距离观察昆虫的细节,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进一步了解昆虫的生理特点和生存策略。”
晚上观察昆虫也是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方式。“近郊乡村和城市公园是我们常带孩子去的地方,比如安地的溪水畔就很适合孩子们亲近自然。”小梦说,在夜晚的宁静中,当我们踏入大自然的怀抱,用一束光照亮前行的道路,便能打开另一个美丽的秘密世界。在这里,只有风的低语和树叶的沙沙作响。我们可以放慢脚步甚至停下脚步,去倾听那些不常听见的声音,那些属于黑暗“精灵”们的对话,那些只有在静默中才能捕捉到的自然之声。
夜探结束后,孩子们还能把自己的“战利品”带回家观察。在这家自然博物馆,有一部分本土昆虫是老师和孩子们在研学时带回来的。“长期观察,还能发现昆虫很多有趣的生活细节,比如会‘跳舞’的竹节虫、挠肚子会‘唱歌’的知了、张牙舞爪的天牛等。”
金华适合“夜探”的好去处
家住市区的钱增是两个娃的妈妈,她经常带着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夜探”就是其中一项。“我是从2020年夏天开始带孩子‘夜探’的,之后就爱上了,每一年都会组织。” 钱增还记得第一次“夜探”是在衢州的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当晚就发现了许多昆虫,包括蛙类、蜈蚣、蜘蛛、独角仙等。通过“夜探”,她希望让孩子在沉浸式的体验中跟自然建立一些连接。
“夜探”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准备光线较为明亮的充电式头灯,方便观察与拍照,出行前一定要检查电量是否充足。此外夏季夜晚蚊虫较多,建议穿长裤长袖,并喷涂驱蚊水。摄影是记录夜间观察的极好方式,平时观察的大多数生物体形较小,所以建议选择微距镜头。“在‘夜探’前,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也很重要,要学会分辨一些常见的昆虫。” 钱增说,夜晚的大自然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环境。如果对环境不够了解、对夜行性生物的习性不够了解,那么在观察中就很难发现它们。我们可以看一些相关的书籍,也可以购买“夜探”的昆虫指南图册,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式是借助虫子图像识别应用软件。
那么在金华,有哪些适合“夜探”的好去处呢?据介绍,燕尾洲公园、湖海塘公园南部以及双龙溪峡谷等地,都是不错的选择。“去年夏天,我带孩子在燕尾洲公园‘夜探’时就遇见了蝉蜕壳羽化。” 钱增说,蝉从土里钻出来,爬到树上,从壳中间开条缝,蝉就慢慢从中出来了,最后展开双翅,整个羽化过程大概需要30分钟。“刚钻出壳的蝉翅膀非常软,带着淡淡的绿色,非常漂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发现了正在羽化的蝉,请不要碰它,我们可以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或者是拍照、拍延时小视频记录下这个神奇的过程。
每年的6—10月,都比较适合进行“夜探”活动。“‘夜探’还有一种玩法,叫‘灯诱昆虫’。” 钱增说,这个也很简单,只需要多准备一块白色的布即可。在灯光的照射下,会有很多虫子特别是蛾类飞过来。“除了普通的蛾类,有时还能见到闭目带绿天蛾、优美苔蛾等一些漂亮的蛾。”
本报记者 蔡文洁 汪蕾/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