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永康铜匠登上央视《匠人匠心》栏目

揭秘曾侯乙尊盘复刻流程

金华被称为“百工之乡”,8月1日晚,一位永康铜匠复刻国宝的故事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之《匠人匠心》栏目。他叫程育全,现年66岁,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永康程氏铜艺第六代传人。

中央电视台用一部长达30多分钟的纪录片,揭秘他用永康铜雕技艺完美复刻国宝曾侯乙尊盘的整个流程。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尊盘,密如星斗的蟠虺纹饰与极具想象力的瑞兽造型,见证着战国工匠登峰造极的智慧。有专家坦言,这件国宝级文物错综复杂的结构是难以逾越的工艺鸿沟。

程育全听说这件青铜器无法被复制,一下子来了兴致,他想挑战一下这项所谓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复刻这个曾侯乙尊盘需要用到16项制造工艺,经过1826道工序,我们从设计、画图、雕刻、制坯、成型,花了三年零八个月,这是我第一次把整个制作曾侯乙尊盘的制作流程和工艺细节都展示出来。”程育全说。去年11月21日,本报2版头条以《战国“保温杯”仿制品惊艳亮相》为题报道了程育全复刻曾侯乙铜尊盘的全过程,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曾侯乙尊盘分为盘和尊,冬天,盘中装热水可温尊里的酒;夏天,盘中放冰块可冰镇。有人戏称,这可是2400多年前的巨型“保温杯”。在程育全看来,永康出品的保温杯全国有名,作为永康老铜匠,仿制一款2400多年前的战国“保温杯”,算是一种缘分。

在程育全看来,这算是他制作过的最复杂的一件作品,挑战前所未有。曾侯乙尊盘造型复杂精美,整个尊体共装饰有28条龙、32条蟠螭,整个盘体装饰龙56条、蟠螭48条,从尊口到盘足,还盘踞着上千只蟠虺。尤其是透空装饰层层堆叠,表层又彼此独立且互不连接,只靠铜梗支撑。“装饰叠了一层又一层,只能一点点去摸索,光仿制品的工艺设计就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程育全出身于永康的铜艺世家,16岁跟随父辈学艺,24岁跟随父亲创办家庭作坊,后创立程育全铜雕公司,成为中国铜雕艺术行业的领军人之一。从业五十载深研传统铸、锻、刻、錾、雕等20余项传统工艺,创新发明喷铸铜、镌錾铜、泼铜、多维錾雕铜等多项工艺技术,其中“喷铸铜工艺”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填补国内行业空白。以独创“程育全铜雕六法”技艺,将铜金属工艺与水墨意境完美融合。

这些年,这位永康老铜匠迷上了复刻国宝。除了曾侯乙尊盘,程育全还复刻了战国戎人车舆、十二生肖铜首、四羊方尊、何尊等国宝。

为什么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复刻国宝?程育全说了三个原因:“一是让更多人在自己家门口就能领略国宝的风采,通过一件件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一件件国宝,从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手艺,永康铜雕有悠久的历史,我在探索用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去复刻国宝,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也是我们这一代永康铜雕人的一份责任;三是通过复刻的过程,让我们对老祖宗的智慧有更深的理解,让更多人了解永康铜艺,让这门手艺可以由不可能成为可能。”

本报记者 许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