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少年爱“探线”
@风驰电掣:前段时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金华车务段的客运值班员刑思源徒手画出全国铁路示意图的视频挺火。同样是在金华,一名13岁的少年热衷于在脑中“刻录”各个城市的地铁线路图,虽然不能完整画下来,却能在纵横交错的线路和星罗棋布的站点间精准规划路线和换乘车站。
脑中藏着“活地图”
地铁线路图,在别人眼中可能如同蛛网般复杂,可对王贻铄来说却是值得反复琢磨的“宝藏”和“盲盒”。“我觉得地铁线路图真的很有意思,站与站之间有很多种路线可选,记住这张图就能找出用时最少、距离最短、换乘最方便的路线方案,有点像走迷宫,很有挑战又让人乐在其中。”王贻铄说。
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各城市的地铁图,这名少年的大脑就像装了一张“地铁活地图”,能够清晰记得包括杭州12条运营线路200多个站点在内的省内各条地铁线路,甚至对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多个城市的地铁线路都了如指掌。暑假有同学向他求助,希望能规划一条串联杭州地铁7、8、9、10号线的合理路线。王贻铄仅花了几分钟就设计出一条从御道出发,经文海南路、青六中路等站点换乘的路线,让同学啧啧称奇。
周围不少同学都知道“坐地铁问王贻铄”,可小王的“超能力”不光在纸上厉害。一次在深圳旅游,他与爸爸王斌还有过一次线路比拼。当时他们要从深圳地铁12号线新安公园站到11号线沙井站,王斌通过导航选择从福永站换乘,而王贻铄则规划了从南山站换乘的路线。结果呢?小王背着书包优哉游哉到站时,爸爸还在通道里气喘吁吁地赶路。“他连不同换乘站的通行方式对时间的影响都考虑到了,南山站是节点换乘,距离近,福永站是通道换乘,距离远很多。”王斌提起这事,还带着点被“秒杀”的服气。
打破“砂锅”探究竟
有图并非有真相,实践方能记忆深。在父母的支持下,王贻铄旅游时总会优先选择有地铁的城市,实地验证自己规划的路线是否合理。“一般都是他负责规划线路,我们跟着走。”王斌说。
去年暑假,王贻铄在杭州用3天时间独自坐遍了当地所有地铁线路,对各条线路的站点分布、换乘节点掌握得更加精准。对他而言,乘坐地铁的乐趣不止于打卡线路本身,更在于发现藏在地铁站里的城市文化密码。比如上海的丹阳路黑白两色地铁站,有"深圳之眼"称号的岗厦北地铁站,还有北京地铁1号线的时光穿梭车。“我觉得交通特别有城市属性,通过坐地铁,我可以用一个更加独特的视角来认识一座城市,有一种开‘盲盒’的趣味性,常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王贻铄说。
除了熟记线路,王贻铄还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地铁知识。北京地铁1号线1971年开通,是我国第一条地铁线路;上海龙阳路站包括磁悬浮在内有5条线路可换乘;重庆红岩村站是全国垂直落差最大的地铁站……这些看似冷门的知识点,他都如数家珍。
几年前金华轨道交通开通时,王贻铄第一时间就和父母体验了一把。“家乡有了地铁,特别开心。”如今,他对地铁的关注已延伸到站点定位、轨道铺设、立体设计等更深层的领域,“地铁里藏着的学问可太多了,简直看不完、学不够。”
王贻铄提起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金华能早日修建第二条轨道交通线路。“我自己画了条路线,把金华城区和永康、武义、兰溪等周边县市串联起来。”王贻铄亲手绘制了一张轨道交通规划图,“到时候我妈妈就能坐轨道交通往返金华和武义通勤啦。”
本报记者 翁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