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第五医院中医皮肤科:
以中医特色铸就皮肤健康屏障
在我市医疗卫生领域,金华市第五医院中医皮肤科凭借独特的中医诊疗理念,成为市民信赖的皮肤病诊疗“金字招牌”。作为金华市中医重点建设专科,该科室以“打造浙中乃至浙江省前列的中医皮肤病特色诊治中心”为目标,传承经典、勇于创新,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为众多患者带去康复希望。
天人相应,内外同治:顺应规律的诊疗智慧
中医皮肤科深谙“天人相应”理念,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天时地利、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夏季湿热,皮肤疾病高发;经常饮酒、作息紊乱等不良习惯更易诱发或加重病情。基于此,科室秉持“内外同治”理念,强调形气神一体同调,既治皮肤之疾,更解患者心结。
中医皮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金华市名中医许经纶告诉记者:“许多皮肤病不仅影响皮肤状态,还会干扰情志——脱发患者常因形象受损焦虑,荨麻疹患者因病情反复顾虑重重。因此,治疗时既要消除皮疹,也要疏导患者情绪,实现身心同愈。”
在疾病预防上,科室倡导“治未病”,提醒人们遵循自然规律:子时前入睡以顺应昼夜节律;夏季做好防晒,避免皮肤屏障受损;雨天不淋雨、不蹚水以防湿邪入侵;出汗时毛孔张开,切忌直吹空调和电扇,忌冷饮,防止外邪乘虚而入。对于儿童湿疹、脚气等问题,强调早发现早干预,通过中医调理实现“阴平阳秘”。
曾有一名患者,从国外归来后出现胸闷气短、手指侧缘长小水疱等症状。医生辨证为心脾气虚,地域变化后无法适应外界环境出现水湿代谢紊乱。经针对性中医调理后,患者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与“辨证施治”优势。
辨证施治,针药并举:多元融合的治疗体系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这一理念贯穿科室诊疗全程。科室以《伤寒论》为基础,以六经辨证为统领,依据患者病情与体质精准制定方案,或补肾温阳,或清热除湿,或两者结合,力求恰到好处。
在治疗方式上,科室实现中药内服与外治有机结合。针对面部皮炎、酒糟鼻等常见皮肤病,中医治疗效果明显。一名建德患者曾深受面部潮热、反复潮红、红血丝困扰,经中药口服结合针灸治疗后,面部皮肤逐渐恢复,皮肤屏障修复良好。
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室的应用尤为出彩。科室传承天津南开医院吴雄志教授的“吴门针法”,针对手部108个穴位,依据全息理论通过穴位组合“排兵布阵”,调理全身,对带状疱疹(转身龙)、慢性荨麻疹以及其他慢性皮肤疾病效果明显。针灸与中药口服辨证思路一致,遵循“六经分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原则,保障治疗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科室还引进针刺、放血治疗、火针、埋线等近20项中医传统项目,形成多元治疗体系。针对特应性皮炎患者,采用口服结合外用方式整体调理阴阳平衡,降低复发率。一名12岁男孩曾因严重特应性皮炎,皮肤常被抓破,为此自卑焦虑愁眉不展。经中药内服、外洗结合膏方治疗后,症状大为改善,个子长高了,性格也变得开朗。
专病专治,传承创新:构建区域诊疗高地
以专病模式推动精准治疗,是科室的一大特色。科室聚焦带状疱疹、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常见皮肤病,通过“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等特色手段,为患者提供长期系统的治疗方案。
“夏病冬治”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经典应用。对夏季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冬季采用膏方补益调理体质,防患于未然,尤其适合慢性皮肤病患者。临方调配膏剂,坚持“一人一方”,充分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特色。
科室现有14名中医师,团队不仅深耕经典,还积极学习北京中医医院等机构的诊疗思路与经验方,不断拓展中医针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技术水平居浙江省前列。中医美容也是科室的一大亮点,通过局部穴位刺激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助力患者实现面色红润、肌肤紧致。
中医皮肤科的诊疗实力得到业内认可。许经纶和团队成员一道,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表里同治、六经追源”为原则,帮助患者摆脱皮肤疾病的困扰。一名老人患湿疹,在杭州三甲医院治疗许久,皮肤仍然瘙痒难耐,渗液结痂,缠绵不愈。经许经纶诊断为少阴阳虚证,用真武汤加减治疗两个月后,症状大为改善。科室在诊疗指南基础上,以六经辨证为统领,针对不同体质患者开具个性化药方,如对脾肾阳虚型采用温补治疗,尽显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
这段时间,吉林省双辽市中医医院选派的医师正在科室进修。他被许经纶在网上分享的案例所吸引,专程前来学习。此前他对中医外治缺乏系统认知,学习后诊疗思路更清晰,体会到中医诊疗在皮肤科领域的独特魅力。
如今,金华市第五医院中医皮肤科正朝着“浙江中西部中医皮肤特色诊疗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以精湛的医术、鲜明的特色,为更多皮肤病患者带去健康与希望,让中医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报记者 戴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