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警界之星

何得正:青春警营里的“科技尖兵”

金华市公安局江南分局的合成作战中心指挥大厅里,苏孟派出所民警何得正正在调试最新研发的警情分析智能系统,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一串串代码,数据流在屏幕上源源不断地跳动着。

自2021年踏入警营,这位“95后”民警便以科技为翼,在数据海洋中编织平安网,在实战一线筑牢防护墙,用青春力量在科技强警赛道上跑出了属于自己的加速度。从警4年,何得正先后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在平凡岗位刻下忠诚印记。

铁腕柔情 于细微处守护正义

“小何办案,那可是眼里不揉沙子。”苏孟派出所所长郭旭斌的评价,道出了何得正对待案件的“钻”劲与韧劲。

去年5月,辖区接连发生车内盗窃案。何得正一头扎进监控室,连续三天对持续数天的监控录像逐帧拆解。同事劝他休息,他却指着屏幕上的模糊影子说:“这嫌疑人走路踮脚,鞋跟磨损严重,是突破口。”循着这细微特征,他顺藤摸瓜追踪至废品收购站,成功将作案4起的嫌疑人抓获,为受害人挽回了损失。受害人李先生激动地说:“我都没抱希望了,没想到这年轻警官真把案子破了!”

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何得正始终秉持“三查原则”:查笔录逻辑、查文书规范、查程序闭环。有一次,他发现有份笔录遗漏了关键时间点,立即启动复核程序。“执法规范既是对当事人负责,更是维护法律尊严。”他一边说,一边拿着《公安机关执法细则》逐行比对。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让他多次在江南公安分局执法质效考评中稳居前十,经他办理的200余起案件实现“零复议、零诉讼”。

冲锋在前 用坚守筑牢安全防线

“有艰巨任务时,他总第一个举手。” 这是同事们对何得正的共识。

杭州亚运会安保期间,他驻守的安检口日均客流量达1.5万人次。在X光机前,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一次,一个背包通过安检时,他敏锐发现影像里有不规则金属物件,形状十分可疑,立刻示意安检人员拦下检查,最终查获了一把藏在背包夹层的管制刀具。整个赛事期间,他凭借这份警惕和坚守,成功拦截了所有潜在危险物品,为亚运会的顺利举办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2024年底,何得正加入分局“化解矛盾风险”专项专班,并借调至合成作战中心。作为专班内勤,他白天广泛收集各类工作业务数据,精心绘制图表;晚上埋头梳理分析数据规律。通过深度剖析,他敏锐察觉到潜在风险,制发9份风险提示单,为辖区安全预警提供了精准依据。

锐意创新 以科技赋能警务工作

“传统警务靠腿,现代警务靠脑。”这句贴在何得正办公桌前的座右铭,道出了他对科技强警的理解。

作为公安队伍的新生力量,他勇于探索、敢于试错、善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特长,积极学习AI技术,深入探索AI大模型与警务工作的结合点。在三年敏感警情“回头看”专项工作中,面对1万多条非标数据,他运用所学知识,实现了网页内容抓取、Excel数据清洗等多项功能的自动化,让原本十余人一天的工作量,如今仅需2小时便能高效完成,极大地解放了警力。他还以市局大模型为基础,积极投身110智能体建设,反复调试判断标准、优选关键词,持续提升智能体的精准性,为警情分析注入科技力量。

这个总爱说“让我试试”的年轻民警,正用键盘和代码编织着新时代的平安网络。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未来警务的模样——既闪耀着科技光芒,又跳动着为民初心。

通讯员 王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