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时隔81年重见天日

67块飞机残片, 见证中美“飞虎情谊”

赵国强正在整理飞机残片

P-51战斗机

应宣林把用飞机残片打的汤勺捐赠给浦江县档案馆

印有编号的飞机残片

本报记者 许健楠/文 朱喆昕/摄

“想不到,真的想不到,时隔81年,还能找到这架飞虎队飞机的残片。”8月30日,站在浦江县岩头镇礼张行政村荷店自然村利水山山脚,现年70岁的青锋村村民、文史爱好者赵国强感慨万千。就在前不久,他和来自衢州的抗战史研究学者俞俊一起进山搜寻,在山上发现了67块飞虎队(即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机残片。

这批飞机残片的品类十分丰富,有子弹头、螺丝、铆钉、弹簧,还有多个疑似发动机缸体的零件。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块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的飞机残片上刻有“L1698”“14032-2”等编号。飞机残片背后,是一段传承81年的“飞虎情谊”。

一批飞机残片,一段“飞虎情谊”

1944年9月16日下午3时左右,飞虎队一架P-51战斗机在浦江山区坠落,坠机地点就在利水山半山腰处。当地军民有勇有谋,营救了美国飞行员查普曼,被网友们称为中国版“拯救大兵瑞恩”事件。

“我是去年从《金华晚报》的报道中了解了这段历史,就琢磨着能否找到这架飞虎队飞机的残片。”俞俊告诉记者,他是浙江省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会员,曾参与衢州当地的“杜立特突袭东京行动”坠机搜寻活动,具有丰富的野外搜寻经验。从报道中,他得知了赵国强到过坠机地点,对当地地形很熟悉。去年,他辗转联系上赵国强,并专程赶到浦江,通过当地人的协助,确认了飞机坠落的大致方位。7月20日,他携带了专业仪器来到浦江,与赵国强一同进山搜寻飞机残片。

“考虑到山路难行,赵老师年事已高,我决定先一个人爬上去。山特别陡峭,有的坡度达到了七八十度。”由于多年没人走,这座山杂草丛生,不好下脚,爬起来很费劲。担心被蛇袭击,俞俊穿了高帮雨鞋,可还是被山上的蚊虫咬了一身包。

行至半山腰,俞俊发现了不少细小的飞机残片。再往上爬,那是一片相对平坦的缓坡,碎片越来越密集,碎片散落的核心区域有100多平方米。大多数残片被泥土覆盖,埋在地表以下二三十厘米处,借助金属探测仪,俞俊得以顺利找到这些残片。还有少量细小残片,是他和赵国强一起在山脚找到的,可能是因为雨水冲刷,被水流冲下了山。

根据浦江县档案馆档案记载,81年前,当地村民既成功救了人,也迅速抢运了绝大部分飞机残骸,大轴、机匣、螺旋桨、散热器……重量共计150公斤。也就是说,坠机产生的巨大冲击,使得一些细小残片埋进了土里,被遗漏,直到81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

一个多月来,俞俊对这些飞机残片进行了清洗、整理和研究。“比如那块有编号的残片,我们用刷子把它刷干净之后发现上面有数字编码。还有一颗子弹的弹头,由于坠机的强大冲击力和弹壳分离,应该就是P-51战斗机配备的12.7毫米机枪的弹头部分。另外还有一块带铆钉的残片,可能是飞机机舱的一部分。”

67块飞机残片的发现,让赵国强兴奋不已。20世纪80年代初,赵国强花了一年多时间,走访了70多名亲历者,通过他们的讲述,还原了营救查普曼的全过程。时隔81年,这片坠机的山坡早已郁郁葱葱。“40年前,我就爬上这座山,找到坠机地点,那时候还能看到直径十几米的大坑,当时倒是什么都没找到。”

当年飞机坠地时,最先到达利水山、发现飞行员的是村民应承水和张红葵。“后来,有村民送给我爸爸一块残片,他用它打了一把汤勺,这把汤勺我们家一直在用。每当一家人拿起它,就会想到这段营救飞虎队飞行员的往事。”应承水的儿子应宣林说。2024年6月,应宣林将这把汤勺捐赠给了浦江县档案馆。“这把汤勺是我父亲营救飞虎队飞行员的历史见证,我把它捐出来,是为了让更多人见证这段历史,让‘飞虎情谊’历久弥坚,让飞虎队精神代代传承。”

浦江军民的营救行动

曾被陈纳德称赞

81年过去了,如今,在当年的坠机事发地,多名村民聊起这段故事仍十分激动。他们的父辈曾参与这次营救行动,飞虎队精神也早已在浦江扎根,让中美两国友谊代代传承。

2023年9月25日,浦江县档案馆通过《金华晚报》,首次向社会公开一批营救飞虎队飞行员的珍贵历史档案。本报记者历时3个多月,多次深入浦江山区,重访目击者后代、坠机地点,考证相关史料,详细还原了这个飞虎队故事,推出了一系列追踪报道,并持续关注至今。该系列报道首次系统、全面地还原了这段营救飞虎队飞行员的历史故事。

飞机坠地时,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最先到达利水山、发现飞行员的是村民应承水和张红葵,两人看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身材魁梧,高约一米八,戴船形帽,着黄色飞行服,脸上有一道沾满血污的伤口。

没多久,时任圣云乡乡长的倪心田带着乡丁赶到,用手比划一阵之后,飞行员才明白,来的是中国人。他的飞行服上有一块布标,上面有中英文:“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

浦江县档案馆公布的档案中完整记录了获救飞行员姓名及证件编号。这名迫降的飞行员名叫菲利普·戈弗雷·查普曼(Maj Philip Godfrey Chapman),时年26岁,系美国陆军航空兵第14航空队少校飞行员,该航空队的前身就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