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八旬老人带抗战英烈吴复夏“观礼”九三阅兵

这盛世,如您所愿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空中梯队的战机编队呼啸而过时,83岁的吴永才老人颤抖着举起胸前的透明玻璃挂坠——挂坠里是他叔叔、抗战空军英烈吴复夏的画像。

“叔叔,您看!咱们中国的战机多威风,祖国现在强大了!”老人眼中噙满泪水,声音虽轻,却饱含跨越80余年的思念与自豪。吴永才带着烈士叔叔的“目光”,见证了这场属于中国的盛世荣光。

一个观礼通知 最念烽火中牺牲的叔叔

7月31日傍晚,吴永才接到一通来自东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电话。“吴老先生,您受邀参加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活动,现场观看阅兵仪式。”电话那头的消息,让这位83岁的老人瞬间愣住,随即眼眶发热。挂了电话,他在客厅的椅子上坐了许久,脑海里反复浮现的是从小听到大的叔叔吴复夏的英雄故事。

“那晚我根本没睡着,翻来覆去想的都是叔叔。”吴永才回忆,1942年他出生时,吴复夏已牺牲4年,但80多年来,叔叔的英勇事迹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们家族代代相传的精神坐标。

1913年,吴复夏出生在东阳市南市街道西坞村,家境优渥,成绩优异,胸怀家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杭州笕桥航校,成为中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空军第一大队任少尉侦察机驾驶员,后改任轰炸手,多次驾机升空与日军作战,屡建战功。

1938年3月16日,吴复夏与战友从南昌起飞,奉命轰炸被日军占领的杭州笕桥机场。战斗中,他们成功炸毁11架敌机和4座仓库,却在返航时遭遇敌机截击。激战中,吴复夏的座机右边油箱中弹起火,机身失控。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命令战友跳伞,自己却紧握操纵杆,驾着燃烧的战机直撞敌机,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6岁。吴复夏的英勇事迹激励更多人前赴后继,奋勇杀敌。毛泽东称赞其“具有民族气节,对敌英勇作战,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周恩来亲笔题词:“凌空伐挞,吾军所赖;成功成仁,精神永在。”

“叔叔当年拼了命打仗,就是为了让咱们中国人不再受欺负,让祖国能强大起来。”吴永才说。接到观礼通知后,他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带着叔叔的“身影”去北京。“他没能看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没能看到祖国如今的强盛,这次我一定要带他‘看看’。”

一份特殊行囊

把英烈故事装进观礼箱

接到通知后,吴永才开始精心准备去北京的行囊。他准备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对烈士叔叔的思念,也藏着让更多人铭记英烈的心愿。

最先准备的,是那枚特殊的挂坠。吴永才将AI复原的吴复夏画像缩小,印在透明玻璃上,制成了一枚可以贴身佩戴的挂坠。“这样我走到哪儿,就能把叔叔带到哪儿,阅兵时他也能‘看’得清楚。”吴永才说,他还特意准备了一批吴复夏生平资料和印着吴复夏画像的纪念封。“我想如果有机会,就跟身边的人讲讲叔叔的故事,让大家知道今天的和平,是多少像他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为了参加这场庄重的仪式,吴永才翻出了压在箱底20多年的正装。那是一套藏青色的西装,还是他以前参加重要活动时穿的,虽有些旧,却依旧整洁。“这样隆重的场面,我得穿得正式点,这是对阅兵的尊重,也是对叔叔的尊重。”出发前几天,他还特意准备了两条领带,一条淡青、一条暗红,反复比对后才满意地放进行李箱。

出发去北京的前一天晚上,吴永才特意来到家中的吴复夏遗像前。他手捧挂坠,轻声诉说:“叔叔,您的血没有白流。明天,我就带您去天安门广场,看看今日中国的盛世,看看咱们自己的现代化战机,看看您当年守护的山河,现在有多安稳……”

一场盛世阅兵

对着天空告慰英烈

9月3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吴永才穿着整齐的西装,佩戴着吴复夏的画像挂坠,早早来到天安门广场右侧的观礼台。

上午9时整,阅兵仪式正式开始。当嘹亮的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吴永才挺直身躯,跟着旋律轻声哼唱,眼角的泪水不自觉地滑落。“叔叔,您听,这是咱们的国歌,您看,五星红旗多鲜艳。”他轻声呢喃,仿佛在与身边的烈士叔叔共享这庄严的时刻。

随着阅兵仪式的推进,分列式环节,受阅方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整齐的步伐、先进的装备,让现场观众不时发出阵阵欢呼。而吴永才最期待的,是空中梯队的登场——因为他知道,作为空军烈士的叔叔,一定最想看到祖国如今的航空力量。

率先登场的是空中护旗梯队。多型直升机组成的多个编队,分别承担着护卫旗帜、编成字符、悬挂标语的任务,率先飞抵上空。在数个方队之后,空中梯队终于出现,由先进的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型装备构成,其中更有多款新型战机是首次亮相受阅。

“叔叔,您看,是咱们的战斗机!”吴永才激动地举起胸前的挂坠,朝着战机飞来的方向挥舞。他的声音颤抖着,眼中满是自豪与激动:“您当年驾驶的战机那么简陋,还得冒着生命危险去战斗,现在咱们有这么先进的战机了,再也没人敢欺负咱们中国了!”

空中梯队飞过的几分钟,吴永才仔细看着每一架战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还不时跟“叔叔”介绍:“这是歼-20,是咱们自己研制的隐身战机,厉害得很!那是运-20,能运送物资,还能救灾……”他仿佛真的在与叔叔并肩观看,把每一个震撼的瞬间都“讲”给叔叔听。

当最后一个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时,吴永才的泪水再次湿润了眼眶。“叔叔,您看到了吗?这就是您用生命守护的祖国,这就是您期盼的盛世。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您可以放心了。”

“这趟去北京,值了!我把叔叔的‘心愿’带到了现场,也把今天的荣光记在了心里。”吴永才说,回到家乡后,他要把这次观礼的经历讲给村民和复夏小学的孩子们听,让大家铭记英烈的精神。

本报记者 罗钟炉 黄娇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