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新闻

谨慎购买低价手机壳

小心身边的“健康杀手”

手机壳是市民日常高频使用和接触的物品之一,而“手机壳有毒”的相关话题也让人特别关注。今年7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随机抽检20款价格不等的手机壳,对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产品质量安全评估。结果显示,部分低价手机壳的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上限30倍。铅含量超标,不仅对人体细胞有害,还可能破坏骨骼、引发肾衰竭。另外,一些廉价手机壳甲醛、苯系物超标,并伴有刺鼻气味,长期接触会引发慢性中毒。

重外观别忽视质量

“我很喜欢买手机壳,平均每个月就要换一个,换个好看的手机壳就像换了手机一样。”市民张欣觉得手机壳是一种时尚配饰,根据当天的心情、穿搭换手机壳带来的新鲜感,让她乐此不疲。不过,对于手机壳的质量她没有关注。

市民程小凯家攒了10多个用旧的手机壳:“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壳质量参差不齐,之前也贪便宜买过几个10块钱的手机壳,用了就掉色,还有一些塑料味。这些问题在厂家原版的手机壳上很少出现。”

市民李丽也有类似经历:“之前我有个带卡通公仔的手机壳,结果公仔的零件掉了,差点被孩子误食。”这让她对手机壳质量格外在意,“现在我不会买有小零件或者边缘不光滑的手机壳,毕竟好看是其次,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昨天,记者来到市区江南某数码广场,看到手机配件商的货架上摆满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和型号的手机壳。“我们店进的是品牌商品,都有质量保证。”店员拿起一款标价为30元、已经拆封了的硅胶手机壳说:“产品质量可以放心,这种软胶壳非常受欢迎。”记者发现手机壳虽没有明显的塑料异味,但当询问是否有相关的产品认证或质检报告时,店员表示无法给出。

记者走访市面了解到,手机壳价格在9.9~100多元不等,款式以当下热门的IP、网红图案为主,而苹果原装手机壳的价格更是高达300多元。“印花手机壳更新快,很多人一次会买两三个换着用,几十元的最畅销。”记者发现,多数手机壳的包装上没有明确标注材质,只在标签上简单印有“硅胶壳”“软壳”等字样。

别买有异味的手机壳

据了解,目前手机壳并无国家强制性执行标准,但这不意味着手机壳没有参考标准。2019年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发布实施了团体标准T/CA105—2019《手机壳套通用规范》,从外观、安全等多方面规范手机壳质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

金华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手机壳生产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正规原料制作手机壳的成本高,若掺入回收塑料、工业级染料等则会大幅降低成本。如果手机壳有明显的刺鼻气味,且边缘毛刺过多、按键卡顿以及价格过低,就可能是劣质手机壳,不建议购买。

选购手机壳可优先关注是否具备质检报告,液态硅胶建议选购通过GB4806.11食品级硅胶和RoHS(国标GB/T 26572-2011《第一号修改单》),以及内衬有GB18401甲醛三重认证的。在没有质检报告的情况下,建议市民优先选TPU材质的高透明度软壳。此外,为了安全起见,可定期更换手机壳,使用新壳前可用清水冲洗并通风放置一段时间。

本报记者 方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