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服务

廿三里首创“平安廿警” 8322双眼睛守护商城

近日,义乌市公安局廿三里派出所接到辖区一居民求助,孩子出门玩后走失未归,派出所立即启动应急联动机制:一方面组织视频侦查力量追踪轨迹调度警力搜寻,一方面通过各联防群发布寻人信息依托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寻找,次日下午,民警通过视频系统在商超周边发现了男孩踪迹,“平安廿警”队员成功找到小男孩并安全移交给家长。这暖心一幕,正是廿三里派出所深化警民共治共建的生动缩影。

廿三里作为义乌的东大门,辖区治安形势复杂。街道7个社区、24个行政村有户籍人口5.9万人,外来人口更高达18.5万。辖区工业宗地416宗密布企业4000余家,单位数量居义乌全市第一。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去年以来廿三里派出所立足辖区商贸活跃、人口密集的实际,以“党建引领、化民为兵、全域布网、应需设岗”为理念,创新推行“警保民”治理体系,将1033家村社、学校、企业等单位纳入共治网络,将村社干部、保安、网格员等“职责型”力量和快递员、外卖员、环卫工人等“志愿型”力量纳入“平安廿警”队伍。划分19个防圈,配备1124台集成GPS定位、4G对讲、视频录像功能的“警保民”设备,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平安感知体系,让8322名“平安廿警”成为移动的“平安探头”。

“以前是警察‘单打独斗’,现在是全民‘并肩作战’,我们明年的‘警保民’设备将增加到2000台,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警察随时在身边的安心和放心。”廿三里派出所所长郭凯敏介绍,为让治理更高效,派出所推动科技赋能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上线的“平安廿三里”微信小程序,让群众可随时上报消防通道堵塞、安全隐患等线索,实现“随手拍、即时传、快速办”。为加大激励政策,派出所创新推出平安积分制度,量化群众参与巡逻防控、线索上报、矛盾调解等工作的贡献值,积分可直接兑换奖金,让“平安建设”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数据见证治理成效,辖区总警情同比下降11%,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该所持续擦亮“警民同心、全域共治”的平安品牌,为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廿三里样本”。从街头巷尾的巡逻守护到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从安全隐患的精准排查到反诈宣传的入户入心,廿三里派出所用一件件民生实事、一次次快速响应,让警民距离越来越近。

本报记者 方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