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人文金华

“冠军工程”初试锋芒

十五运会赛场的金华青春力量

徐菁 陈奕帆 陆政延 傅晓璐 金华游泳比赛资料图 楼冀阳 摄 航模决赛

11月21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深圳闭幕。在这场国内顶级的体育盛事中,金华的新生力量表现亮眼,他们以卓越的拼搏姿态,展现了独特的竞技风采。

截至11月19日,金华参赛运动员已在竞体比赛中斩获3金2银3铜,群众赛事中夺得2金3铜。数字背后,是128名金华运动员挥洒的汗水和绽放的青春。

我市在本届全运会竞技体育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共输送54名运动员参加16个大项决赛,参赛人数与项目数较上届均大幅增长。赛场之上,截至11月20日17:00,金华健儿共夺得3金3银3铜,并斩获13个4至8名席位。在参赛规模、奖牌总数及前八名入围人数上,我市均创下历届之最。

本报记者 方璟

首金时刻

跆拳道少女的

华丽转身

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决赛中,婺城姑娘傅晓璐与山东选手朱静雨僵持不下。比赛行将结束的最后一刻,傅晓璐一记漂亮的转身技术绝杀对手,现场顿时沸腾。

这枚金牌,不仅是十五运会浙江竞体比赛的首金,也为我市在本届全运会的征程迎来“开门红”。

“我去年才开始改打49公斤级,和对手比起来力量差距还比较大,所以需要做好充足的赛前准备。”赛后,19岁的傅晓璐语气平静而坚定。全运会参赛资格极为珍贵,运动员需要在四年周期内使比赛积分跻身各级别排名前12。这块金牌,是她用汗水与毅力铸就的里程碑。

时光倒回12年前,塔石乡东店村的傅晓璐随父亲买菜归来,途经一家跆拳道馆。表演场上,选手们腾空踢板的英姿,深深烙印在她的脑海中。“那些动作太酷了,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次偶然的邂逅,开启了她与跆拳道的不解之缘。

天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悄然绽放。几乎每次外出比赛,傅晓璐都能捧回冠军奖杯。小学四年级时,她的潜力被金华市跆拳道队教练相中,自此踏上专业道路。2021年,傅晓璐凭借过人实力入选省队,开启了从省赛、全国赛再到亚洲赛的夺牌征程。

荣耀之路从不平坦。去年年初的一次训练中,她的膝盖意外受伤,备战全运会期间一直进行保守治疗。然而伤病从未阻挡她前进的脚步,每一次比赛,她都依靠惊人的毅力坚持到底。

“其他选手是守擂者,而我是进攻者。拿到冠军非常开心,但对我而言,这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傅晓璐的话语中透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于她,能够站上全运会赛场本身就已是一种胜利。

突破历史 排球小将的冠军之路

十五运会赛场上,金华运动员的另外两枚金牌来自排球项目。义乌籍运动员叶首君和陈奕帆分别夺得男子20岁以下组和男子18岁以下组冠军,延续了我市在排球项目上的传统优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男子20岁以下组决赛中,叶首君作为队伍二传,助力浙江队以3∶1战胜江苏队,为浙江赢得首枚全运会男子排球金牌。

叶首君的排球天赋在初一时便已显露。自被教练选中进入义乌稠江中学排球队后,他于2018年进入金华体校训练,2022年5月入选国家排球少年队,并于2025年5月进入国家排球青年队训练。

“首君刚开始训练就表现出对排球的浓厚兴趣和出色领悟力。”叶首君的启蒙教练、金华体校排球教练俞清粼回忆道,“他在训练中格外刻苦,经常主动加练,对技术细节要求极高。”俞教练根据其特点专门制定了培养方案,重点强化其二传技术与场上意识。

此次并非叶首君的全运会首秀。上届全运会上,他已代表浙江队参赛,并夺得男子20岁以下组银牌。从银牌到金牌,这一跨越凝聚了无数日夜的汗水与坚持。

陈奕帆在六年级时开始接受系统排球训练。在第十七届省运会的赛场上,他稳定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省队教练的关注,并由此成功入选浙江省男排青年队。2022年12月,陈奕帆代表浙江青年队参加全国梯队集训,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巨大的潜力,更进一步叩开了男排国家队的大门。

在本届全运会上,陈奕帆作为球队的自由人,用一次次精准的一传和奋不顾身的防守,为球队筑起了坚实后防,助力队伍闪耀全运会。

梦想征途 金华篮球的追梦之旅

篮球赛场上,金华籍运动员同样创造了历史。

婺城籍运动员陆政延——金华首位登陆CBA的球员,作为浙江队后卫在男篮成年组决赛中出场并贡献得分,帮助球队夺得银牌,创下浙江队在全运会男篮成年组的历史最佳战绩。

与此同时,在女篮项目中,永康籍运动员杨婷和武义籍运动员包莉萍所在的浙江22岁以下组同样闯入决赛,夺得亚军,改写了浙江女篮的全运会历史。

“陆政延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训练刻苦,场上意识突出,这些正是他的优势所在。”金华体校教练廖俭颖如此评价爱徒,“他训练表现一贯出色,踏实肯吃苦,也善于动脑思考。”

陆政延、杨婷和包莉萍的成绩,映射出金华篮球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篮球新苗在这片沃土中成长,孕育着新的希望。“期待更多青少年加入篮球运动,涌现更多优秀队员,有更多金华篮球人才跻身联赛,甚至进入国家队。”廖俭颖展望道。

青春力量 少年意气与风华正茂

十五运会赛场上,一些虽未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金华小将,同样闪耀着青春光芒。

游泳项目中,年仅13岁的金东小将徐佳玥面对叶诗文、唐钱婷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名将毫不怯场,闯入决赛并取得第八名。她是金华最年轻的游泳“运动健将”,也是继蔡力之后,又一名闯入全运会决赛的金华游泳运动员。

徐佳玥5岁开始接触游泳,起初父母只期望她通过锻炼强健体魄,未料她的游泳天赋迅速显现。“自她认真学游泳起,打腿就总是最快。2018年她夺得全市游泳比赛50米自由泳冠军,10岁便取得二级运动员证书。”母亲王珺自豪地说。

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除了春节休息两天,她几乎每日训练,寒暑假甚至一日两练。”徐佳玥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都奉献给了泳池。

在今年全国夏季游泳锦标赛上,徐佳玥以2分28秒87夺得女子200米蛙泳亚军,并在100米蛙泳中以1分09秒88首次突破1分10秒大关。对年轻的她而言,全运会仅是起点,远非终点。正如王珺在朋友圈的动情寄语:“初出茅庐,未来很长很长,下一个赛场见。”

赛艇赛场中,婺城运动员李秋瑾同样展现了金华健儿的坚韧品格。在女子双人单桨比赛中,她与搭档董郗娅协力夺得季军。

李秋瑾于2019年经选拔进入金华赛艇队。起初教练并不看好她,甚至认为“她不适合赛艇”。然而,这位倔强的姑娘以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证明了自己——那双布满厚茧的手掌、线条紧致的肌肉和古铜色的肌肤,无一不是长年累月训练的见证。

去年3月,李秋瑾与搭档赵艺淑夺得全国赛艇春季冠军赛女子双人单桨冠军;同年9月,她与队友合作获全国赛艇锦标赛铜牌。一步步,她的赛艇驶向更远的远方,她的梦想也愈发清晰。

全民健身 群众项目的别样精彩

全运会赛场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竞技殿堂,也是普通民众踊跃参与的体育节日。在群众项目中,金华运动员同样表现出色,收获2金3铜。

“海陆足球团体赛”中,代表浙江出战的金华市东苑小学航模队获得冠军,这也是金华运动员在本届全运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我们的水上足球、陆上足球3V3项目多次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并在2023至2025年连续包揽成人、青年、少年组冠军。”东苑小学航模队教练吴震自豪地介绍。该校在此项目上已深耕20余载,持续开展海陆空模型运动,常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准。

“我们之所以选择参加团体项目,正是基于多年来积累的人才储备。”吴震表示,许多队员升入中学、大学后仍返校训练,对项目的热爱使队伍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在今年5月的预赛中,队伍曾创下净胜球300个的优异战绩。

自由式轮滑女子组速度过桩项目中,永康16岁小将徐菁为浙江队夺得本届全运会群众项目轮滑的首金。

教练眼中,徐菁不仅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意志品质更为突出。10月初,她不慎受伤,但凭借顽强毅力和系统康复,状态稳步回升。“轮滑运动中摔跤在所难免,但徐菁每次摔倒后,总能自己起身、拍去灰尘继续训练,从未言弃。”父亲徐康强感慨道。

徐菁升入高中后学业繁忙,她与家人约定每天放学后先高效完成作业再投入训练。预选赛后,因伤需恢复,家人每周两次专程陪她从永康至金华接受专业体能康复,从未间断。

在徐菁的带动下,两个弟弟也爱上轮滑,姐弟三人曾在2024年全国锦标赛上斩获1金2银。轮滑,已成为这个家庭共同的爱好与纽带。

浙江自由式轮滑队教练潘宇烁同样来自永康,曾三夺世锦赛冠军。他欣慰地表示,很高兴见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穿上轮滑鞋,使这项运动成为永康体育的一张亮眼名片。

冠军工程 金华体育的育才之道

从全运会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到赛场上争金夺银,金华体育在此次全运会中取得的成绩并非偶然。近年来,金华市先后出台《金华市体育“世界冠军”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振兴游泳项目十条举措》等一系列政策,为优秀运动员的引进与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

本届全运会,我市在潜优势项目取得新突破:婺城运动员李欣栩获得复合弓混合团体银牌,李雨轩获得射箭项目反曲弓男子个人铜牌,李雨轩与何悦组合获得反曲弓混合团体第四名,实现了我市在全运会射箭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霹雳舞、攀岩项目均有运动员进入前8名,显示出我市在新兴项目上的发展潜力。从全市范围的选材网络精准“锁苗”,到足球、游泳、射击、体操等项目的分项优化;从全域保障升级到协同备战省运会,这场始于训练场、显于赛场的全链条革新,正悄然重塑金华体育人才的培养版图。

“金华持续强化政策保障、设施建设与人才引育,紧紧围绕世界冠军培养工程,全面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学训练水平。”金华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系统推进“世界冠军培养工程”,金华以机构创新、机制完善、赛事升级、人才引育和备战冲刺五大维度为抓手,全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人才生态城。

每日下午至夜晚,金华市体育中心游泳馆都会专门预留5条泳道,供市游泳队队员进行专项训练。这支队伍的组建,正是金华“振兴游泳计划”的生动缩影。

2023年,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游泳振兴计划”,旨在以省运会备战为契机,建立游泳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与教练团队,补齐金华游泳项目的夺金短板。

在奥运冠军徐嘉余的主管教练蔡力及其昔日队友陈征的共同努力下,金华市游泳队已初具规模:蔡力担任总顾问,9名执行教练带队,并引进省队退役运动员组建专业教练团队,同时邀请亚运冠军李朱濠出任副总教练。

“目前备战明年省运会的运动员共160人,年龄介于8至12岁之间。”现任市游泳队副主任陈征介绍,“队伍目标就是在省运会上争金夺银。”

据悉,这些队员均从全市幼儿园及小学中选拔而出。除这160人外,金华各县(市、区)均设有游泳训练执行单位与基地,总训练人数约1500人,最小年龄仅4岁。

“队伍组建初期,我们不断向杭州、宁波、温州等游泳优势城市取经。”陈征表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苦练,本土培养的金华健儿已开始在全国赛乃至更高舞台崭露头角。

在今年初举行的浙江省第45届迎春杯青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中,金华市游泳队勇夺3金,获前三名10人次,同比增加43%;前八名65人次,同比增加71%。数字背后,是金华游泳崛起的明确信号,更是金华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日趋成熟的有力证明。

十五运会的赛场上,金华年轻运动员以汗水书写青春,用拼搏诠释体育精神。从金华傅晓璐的绝杀夺金,到叶首君的历史性突破;从陆政延的篮球梦想,到徐佳玥的泳池坚持;从东苑小学航模队的团体荣耀,到徐菁的轮滑风采——这一张张年轻面孔,共同构成了金华体育的现在与未来。

全运会是中点,而非终点。金华体育的健儿们,正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更广阔的体育天宇中展翅翱翔。而金华这座城市,也正全力铺就一条通往世界冠军的育才之路,为每一个梦想注入力量,为每一个可能创造机遇。

(除署名外,图片由采访对象或市体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