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纪念园讲解员 讲述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
清明节将至,人们追思亲人,也唤醒了血脉里的民族集体记忆。连日来,金华烈士纪念园接到许多预约电话,即将迎来祭扫高峰。
3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婺城区环城北路的金华烈士纪念园,沿着小路向园区中的烈士纪念馆走去时,已能见到几个前来祭扫的团队,他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学习。
“金华烈士纪念园在原有金华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基础上,按照‘五个一’规划扩建而成,即一座烈士纪念碑、一个烈士纪念馆、一面英烈墙、一个八婺英烈雕塑群、一个五星纪念广场,在2021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我们平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带大家参观讲解,同时负责各类活动的宣讲。”方萱是一名讲解员,两年前,毕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她,来到这里工作。
烈士纪念馆分上下两层,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设置了辛亥义举、革命星火、坚持斗争、救亡图存、天翻地覆、走向辉煌六个展示单元。以烈士事迹、遗物等史料为依托,结合各类现代数字技术,重点展示了129位英烈的事迹。
每一位烈士的事迹都是一部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壮丽篇章。在馆内展出资料有限的情况下,讲解员们在工作中不断搜集其他历史细节,丰富讲解内容。今年2月,方萱与其他讲解员分工协作,重新梳理馆内所有烈士的生平资料,这让他们有了新发现。
“项荒途烈士是浦江人,阅读馆内介绍后,你会知道他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日军政大学第5分校政治教员、《刀与笔》副主编、《浙江潮》编辑等职,1942年9月在江苏盐城被日军杀害。我们在整理他的资料时,发现他还有着版画家和诗人的身份,留下较多作品。之后纪念馆会策划一期以烈士书信、宣言、文学作品为内容的临展,让大众眼中的烈士有更立体的形象。”方萱说,许多单位将烈士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场地,作为讲解员,她努力把讲解词准备得更丰富生动,尽量让大家每一次都收获新体验。
记者来到烈士纪念馆展厅口的雕塑处,走进金华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八婺英烈主题雕塑,共刻画了13名烈士形象,其中有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硝烟战场上的战士、救灾救人的消防员……他们并不指具体的人,而是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金华烈士的群像。雕塑整体高7.1米,宽度是5.1米,分别与‘七一’建党节、‘五一’劳动节相呼应。接下来,我们继续往里走……”通过方萱的讲述,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被唤醒,玻璃展柜里泛黄的家书与生锈的步枪,都记录着烈士们以生命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动人篇章。
一场约35分钟的参观结束后,可以看到设计成大树模样的留言板上挂满了参观者的心得体会,其中一些以稚嫩笔触写下的童言童语,更是让人感受到讲述红色故事的意义。
作为浙江省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金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华市党史教育基地,金华烈士纪念园会在特殊的节日、纪念日组织祭扫和纪念活动。
“清明节快到了,我们正在开展英烈精神进校园活动,讲解员们轮流进入学校,给孩子们讲金华英烈的故事。”当天下午,方萱前往婺城区雅畈镇中心小学,用一堂课的时间,介绍邵飘萍、雷烨、项荒途、邹宁浩等烈士的事迹,利用金华本土红色资源,通过诗歌朗诵、沉浸式宣讲、互动体验等多元化方式,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崇尚英雄,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爱国的种子。
记者 郑宇恒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