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锁制作技艺迎来新弟子
非遗手工项目需要更多年轻血液
6月21日,37岁的丽水人刘斌来到兰溪市诸葛八卦村,向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诸葛文仓行拜师礼,由此成为孔明锁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诸葛文仓今年64岁,制作孔明锁32年。受机械加工的冲击,村里从事传统手工制作孔明锁的仅剩他一个,想来学习传承的年轻人也屈指可数。现在,有既年轻又懂电商的徒弟愿意来传承,他非常高兴。“师父有丰富的制作经验,又懂研发,我要好好学习。”刘斌告诉记者。
招收满意的徒弟 成了一桩心事
在诸葛八卦村,诸葛文仓的店铺很好找,只要看见一个红色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微缩模型,他的店铺就快到了。
店铺不大,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孔明锁。“制作孔明锁要经过13个步骤,有选料、刨料、拼装、打磨等。”提起孔明锁,诸葛文仓滔滔不绝。
孔明锁也叫八卦锁、“别闷棍”“难人木”等,由几根木头组成,可拼装拆卸,其灵感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独特的榫卯结构。相传由鲁班发明,诸葛亮加以改进,是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
作为诸葛亮后裔聚居地,诸葛八卦村有不少村民会制作孔明锁。诸葛文仓做过木工,1993年,经过学习,他专业从事孔明锁的制作。当时,诸葛八卦村开发旅游,村民们制作的孔明锁很受游客喜欢,高峰时有三四十家同做孔明锁。“那时可以说一炮打响,我一天做20多个孔明锁,供不应求。”诸葛文仓回忆道。
传统的孔明锁使用6根木头,每家卖的产品很类似。诸葛文仓善于动脑筋,1997年,他发现进村旅游的多是成双成对的情侣,就研发了鸳鸯锁,男女各挑战锁的一边。后来,他又研发了四季发财锁、锁中锁、藏宝锁、诫子书挂锁等众多品种。让诸葛文仓一战成名的,是他耗时两个月、用118根木头制作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微缩模型,内部全部是榫卯结构,没有一根钉子。
之后,邀请诸葛文仓参加展览、活动的机构越来越多,他发现自己需要一个徒弟。但在这个时候,传统手工制作的孔明锁已受到冲击,机械加工的孔明锁产量大、价格低,一个只卖三五元,手工制作的孔明锁,必须把人工费算进去,成本相对较高。由此,村里制作孔明锁的越来越少,到后来仅剩诸葛文仓一个。这样的行业前景,让年轻人提不起兴趣。
而要学习手工制作孔明锁,门槛不低。“需要耐得住性子、踏踏实实,还要会动脑筋,不断与时俱进。”诸葛文仓说。这些年,他依然在研发新品种,有冰墩墩版孔明锁,有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宸宸、莲莲版孔明锁……
既有意愿又符合条件的徒弟少之又少,成了诸葛文仓的一桩心事。
有经验的师父与懂电商的徒弟各取所需
徐旭升是兰溪市诸葛镇的人大代表,前段时间,他参加了关于兰溪市非遗的一项调研,了解到一些非遗手工项目存在年轻血液不足的问题。他认为,非遗手工项目要长久发展,应该与市场和产业相结合,还要有新的运营思维。
不久,他经人介绍认识了37岁的丽水人刘斌。刘斌居住在金华市区,从事电商十几年,在网上卖多款产品,其中孔明锁的销量第一。这些孔明锁是机械加工的,他家就有一个生产孔明锁的工厂。刘斌发现,在严丝合缝的要求上,机械加工的孔明锁不如质量上乘的手工锁,此外,一些有难度的孔明锁,机械加工难以胜任。“还是要懂手工制作。”刘斌有感而发。
诸葛文仓有技术有知名度,刘斌有产业化经验,徐旭升认为两人可以结合起来,各取所需,于是向诸葛文仓推荐刘斌,诸葛文仓欣然接受。“今后,只要有空,我就向诸葛师父学习,他做的锁质量好,研发的新品种很漂亮,我要把他的技艺传承下去。”刘斌说。“孔明锁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我作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肯定希望它能发扬光大,有年轻人愿意加入,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诸葛文仓说。
非遗项目与年轻面孔可以互相成就
得知孔明锁制作技艺招收到37岁的传承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人员也很高兴。
据悉,一些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大多上了年纪,即便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阳木雕,也有一些年轻人学了一段时间后放弃。非遗需要注入年轻力量,我市文旅部门正努力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扶持年轻传承人成长,让非遗队伍不断壮大。可喜的是,一些有志青年在加入非遗队伍后,做出了一番令人惊喜的成就。
东阳木梳制作技艺有上千年历史,明清时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年,年近八旬的代表性传承人许立仁登报招徒,却无人响应,技艺濒临失传。直到2015年,在东阳市非遗保护中心的牵线下,1997年出生的陈浩归拜许立仁为师。经过3年学习,陈浩归成为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打造了“梵沐记”品牌,以年轻人的审美,设计了与传统木梳不同的新产品,有些还加入了保健功能,靠“非遗+”路线,产品赢得了一些名人的青睐。陈浩归设计的木梳星动礼盒,入选2024年“浙江特色伴手礼”。
从明代起,东阳许宅就有在元宵节迎花灯的传统,无骨针刺花灯工艺复杂,受众面狭窄。85后许宾对这项技艺很感兴趣,改进了灯面设计,增加了高度,做工更加精致,还开发了激光针刺的半机械化装置解放双手。今年春节,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邀请许宾去中国非遗馆参加展览,许宾和花灯亮相京城商圈、登上央视元宵晚会,受到北京市民的欢迎。之后,金华、苏州、重庆等地都找许宾订制、展演花灯,许宾的知名度越来越大。
金华传统糕点承载着文化底蕴和礼尚往来的深情厚意,高峰时有150多种产品,受西式糕点的冲击,后来市面上最多只有40多种。2014年,楼洪亮通过众筹创办公司,坚持纯手工、无添加,并加以改良,引入富有现代感的形式,生产婺式传统糕点。2023年,婺式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入选浙江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去年8月,楼洪亮携婺式传统糕点,跟着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赴新疆参加“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原本展示5天,不料糕点在第二天就销售一空。随后的中秋节、2025年春节和元宵节,他又跟着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走进中国非遗馆现场展销产品、展示技艺,频频登上央视各频道,十分出圈出彩,吸引不少北京商家上门联系开店事宜。
记者 赵如芳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