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葡萄出海曲
大家好,我是一颗来自浦江的巨峰葡萄。这些年,我从浦江出发,到过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为各国友人送去中国香甜。
从扎根浦江的土壤到漂洋过海,我和我的家族用数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从家门口畅销到全球鲜享的华丽蜕变。
扎根逆袭的崛起路
我们与浦江的缘分,得从500多年前讲起。那时,我的老祖宗就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结果,但真正让浦江葡萄名号响彻全国的,是在1985年。那一年,第一批巨峰葡萄品种被引进浦江,从此开启了我们家族的逆袭之路。
最初的日子并不好过。我的长辈们只能露天生长,夏天怕暴雨淋致裂果,秋天怕霜冻冻坏枝苗,一年到头看天吃饭,产量和品质都不稳定。后来,种植户们搭起了简易避雨棚,虽然能挡点风雨,可遇到极端天气还是束手无策。直到近几年,钢架连栋大棚成了我们的新家——全县6.7万亩葡萄种植地,设施化率达到100%,恒温、恒湿的环境让我们再也不用受天气的“气”。
更让我们惊喜的是科技伙伴的加入。为了让我们长得更优质,种植户们引进了10多项先进技术:土壤要先经过有机改良,像给土地做SPA,让根系吸收更多营养;生病时不用怕,管道喷雾臭氧杀菌技术会及时救场,代替传统农药防治霜霉病、灰霉病,既安全又高效;着色期,补光技术会给我们“美容”,让每一颗葡萄都均匀染上深紫色;甚至还有葡萄氢能种植技术,用清洁能源助力生长。现在的我们,颗颗饱满圆润,果肉脆嫩多汁,甜度能稳定在18—22度,比早年的品质提升了一大截。
如今,巨峰家族成了浦江葡萄的主力军,占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不仅如此,家族还迎来了新成员——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下,浦江建立了30亩新品种展示基地,投入800万元引进了32个国内外新品种。黄金蜜、春光等早熟品种让浦江葡萄上市期提前一个月,辽峰、蜜光等中熟品种接力供应,摩尔多瓦、紫甜无核等晚熟品种则把供应期延长到10月。现在的浦江葡萄,从6月到10月都有鲜果上市,再也不是“一季鲜”了。
随着家族壮大,浦江也赢得了诸多荣誉:2013年被授予“中国巨峰葡萄之乡”,“浦江葡萄”地理标志获农业农村部登记保护;2021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入选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还走进了杭州亚运会,与亚洲各地的嘉宾分享甜蜜;2024年,“浦江葡萄”品牌价值达到27.29亿元,位列全国葡萄类第二名;2025年,“浦江葡萄”品牌价值再创新高,达31.65亿元,并入选“《十年征程 品牌强果》全国果业品牌建设10周年经典案例”和中国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这些荣誉,都是我们家族和浦江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搭台唱戏的出海曲
2017年,是我们家族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我们第一次走出国门,卖到了新加坡。而这一切的起点,源于政府的长远眼光。
那时,国内葡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种植户们偶尔会担心卖不出去。就在大家焦虑时,政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浦江葡萄卖到国外去,给产业留条‘后路’。”浦江县靓松家庭农场的主人就是最早响应的人之一,而我,就是从这家农场走出国门的幸运儿。
可出海哪有那么容易?首先要过的就是备案关。按照海关要求,出口葡萄的基地和包装厂必须备案,水、土壤都要经过第三方检测,达标才能获得通行证。2017年年初,靓松农场的主人跟着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先后去了磐安和衢州学习考察——磐安的香菇出口、衢州的柑橘出口都是当地标杆。那段时间,他们天天泡在农场里,整理检测资料、改造种植环境、修建标准化包装厂,光是备案就花了三四个月。
包装厂的修建更是精益求精。为了保证我们在运输中不损坏,包装厂采用了防震泡沫和透气网套,每个葡萄都有“独立座位”,再装进印有“浦江葡萄”标志的纸箱里。记得第一次打包时,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把我们放进包装盒,反复检查有没有碰伤,那股认真劲,让我特别感动。这个包装厂也让我们实现了全国订单次日达的美味鲜享。
当然,能顺利闯世界,靠的更是我们“过五关斩六将”的品质。出口的我们,每一次打药都有详细记录,对方国家要什么标准,我们就按什么标准检测。高标准、严要求,既安全又高效,让我们在各国海关“一路绿灯”。
2017年夏天,我们第一批出口的巨峰葡萄坐上了飞往新加坡的飞机。当得知在新加坡的售价达到144元/公斤时,农场主人激动得睡不着觉。
有了靓松农场的开门红,更多浦江种植户加入了出口队伍。截至2024年,全县已建成6家出境新鲜水果果园、2家出境新鲜水果包装厂,备案基地面积达800余亩,年可供出口水果124万公斤,同类规模在浙江省排名第一。
现在,我们的足迹已经遍布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迪拜、卡塔尔,还有中国香港地区。每次看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品尝我们时露出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智慧赋能的新蓝图
如今,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浦江葡萄产业的新蓝图正在绘就——
在科技方面,政府正在投资1.2亿元建设浦江县农发葡萄产业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和AI农业横山葡萄试验基地。未来,AI模型会帮我们精准生长——通过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果实甜度,自动调节大棚环境;无人机会帮我们巡逻,及时发现病虫害;甚至还能通过大数据预测市场需求,指导种植户调整品种和产量。想象一下,以后的我们,会在智慧大棚里生长,每一颗葡萄都能达到最佳品质。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我们不再只做新鲜水果。最近,浦江已经成功试制出白兰地葡萄酒,还在改良葡萄绿茶味气泡水的口味配比,以后大家不仅能吃新鲜葡萄,还能喝到葡萄做的酒和饮料。同时,“葡萄+”模式也在推进——“葡萄+旅游”让游客来农场采摘、体验种植;“葡萄+电商”拓宽了销售渠道,让更多人能吃到新鲜的浦江葡萄;“葡萄+金融”则为种植户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024年,浦江葡萄种植面积达6.7万亩,产量13.10万吨,产值14.25亿元,登记在册的葡萄专业合作社有149家、家庭农场561家、种植户1万余户。
从一颗在大棚里生长的葡萄,到漂洋过海的“中国味道”,我们的故事里,藏着浦江葡萄40年的产业升级,也藏着中国人把小水果做成大产业的智慧。未来,我们还要带着浦江的甜味,走向更多国家,让更多人知道:浦江葡萄,又甜又棒!
记者 夏斌婷 周晗盛/文 赵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