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2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安地桂花香了 周末 赏桂去

“听说安地的桂花开始香了,我们来闻一闻桂花香,尝一尝桂花糕。”10月30日,尽管秋雨绵绵,天色阴沉,仍有游客循着清甜的幽香,来到安地镇项村的十里桂花长廊,欣赏这场迟来的绽放。

安地镇种植有7400多亩桂花,拥有状元红、金球桂、天香台阁等80多种桂花,2002年荣获“中国桂花之乡”称号。位于项村的十里桂花长廊游步道依托桂花种植示范基地而建,往年9月底至10月中旬,桂花盛开,芬芳满径,是历届仙源湖桂花节的主要赏桂点。

“今年第一批桂花在9月下旬就开了,可不到两三天,受高温影响进入休眠状态,一直到昨天,终于能闻到桂花的香味。今天的雨水下来后,估计本周末桂花就会盛开。”项村党支部书记鲍健说。

虽然今年桂花开得迟,但并不影响桂花糕的制作,因为用到的原料并非鲜花,而是提前备好的桂花蜜与干桂花。

安地村仙源桥桥头对面有一间木屋,这是许凤余的糕饼铺。当天有一大笔预订单,他从凌晨3点开始忙活,直到儿子将成盒的桂花糕装满汽车后备箱,开车外出送货,他才有时间停下来休息。

“以前我们卖桂花糕看天气,像今天这么大的雨,生意一定少。自从我儿子、儿媳来帮忙,把线上渠道开通后,就不一样了,几乎每天都有订单,还有一些要寄到外地。”许凤余今年60岁,做点心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最初做金华馒头、状元糕等传统点心。他告诉记者,桂花糕一年到头都能做,只是每到赏桂季,人们总爱在赏花的时候吃上一块,所以此时最为畅销。

十里桂花长廊附近售卖的桂花糕大多看起来一个样,方形的糕体上撒着几粒干桂花,中间裹着一层甜滋滋的馅,刚出蒸笼时热气腾腾,口感最佳。

在许凤余记忆中,最早的桂花糕并非这个模样。“举办第二届桂花节时,项村有个人第一个做桂花糕,在模具中先后放入米粉、桂花、米粉,蒸熟后切成小块,形状不好看。我提出可以用状元糕的模具做,可那样一次只能做一块,效率低,后来我制作了一次能做十几块的模具,又好看又方便。”等第三届桂花节举办时,许凤余也开始制作桂花糕,此后生意一年比一年火热。

每一个桂花糕铺子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许凤余制作的桂花糕,中间的馅是黑芝麻搭配桂花蜜,甜度不高,为了保留芝麻的香气,每天都是现炒。在十里桂花长廊入口处,有一家申记桂花糕,由申宝金、朱素贞夫妻俩经营,他们在做桂花糕时,就用桂花蜜当馅,甜度更甚。

“我们是做粗粮桂花糕出名的,用玉米粉混合糯米粉做外皮,现在用黑米、大米做得更多。”朱素贞说,夫妻俩今年都70岁,做桂花糕15年,从磨粉、制蜜再到做糕,都由两人分工完成。

每年桂花盛开时,朱素贞就采摘鲜桂花,用盐处理,减轻花的苦味,再用糖腌渍,这样一瓶桂花蜜可以存放四五年。她笑着说:“我们认为桂花糕一定要有浓浓的桂花味,只有几粒装饰的桂花可不够。有人就爱吃这一口香甜,会在预订时要求再甜一点哩。”

身处十里桂花长廊边,做糕人最早嗅到花香。等到雨过天晴,这里将迎来更多游客,届时花香、糕香交织,一派热闹景象。

记者 郑宇恒/文 傅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