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海归乡村造梦
记者 张婧 王卫英 文/摄
穿过郁郁葱葱的林荫道,眼前豁然开朗,一排排彩色的房子配上法式窗篷,恍若来到一座宁静的欧洲小镇。其实,这是兰溪市游埠镇的一个江畔小村多彩洋港村。村内特色民宿林立。
喜园并不难找,一幢轻法式建筑在民宿群里尤为显眼,洁白外墙上挂着的风车茉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阵阵清香。
花气芳香中,我们瞥见一个长发及腰、身穿藏青色连衣裙的女子,正站在墙角边笑盈盈地朝我们招手。她,就是喜园民宿的老板潘佳婧。
在喜园,享受时光
喜园民宿坐落在村内中心广场,步行3分钟就到衢江岸边。江畔杨柳依依,碧水悠悠,令人心旷神怡。“喜园民宿一共两层,二楼3个客房很适合家庭聚会。”潘佳婧边带着记者参观边介绍。干净整洁的客房内,超大落地窗将洋港村的多彩村道映入眼帘。“我们的客房采用全屋智能人声遥控模式,洗漱台的水晶砖我非常喜欢。”来到茶室,潘佳婧泡了一壶蜜桃乌龙茶,顿时整个房间飘起一阵桃香。
民宿的软装全都由潘佳婧和妈妈张梅操办,主打舒适、清爽、整洁。“洋港村安静祥和,来住宿的游客更喜欢这里的宁静和简单,所以装修不需要太过华丽。”潘佳婧说,坐在小庭院里喝喝茶,看着花猫追赶蝴蝶,孩子在边上嬉戏,这大概就是每个来喜园的住客最享受最惬意的时光。
“我们的民宿提供私人定制服务,每到八九月旺季,一批批杭州客人纷至沓来,他们会在喜园住上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我爸烧的私房菜。”潘佳婧告诉记者,野生鳜鱼锅、醉虾、糖醋小排等都是爸爸的拿手菜,客人吃了之后会带朋友再来,朋友又带朋友,就把喜园的名气带出去了。
在喜园,也是潘佳婧的幸福时光。去年9月,她带着儿子和父母正式定居喜园,远离城市喧嚣,尽享田园之乐。
造梦乡村“外婆家”
“外婆是游埠人,小时候我最喜欢外婆家的摇水井,之所以选择洋港村作为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潘佳婧之前在美国求学,2018年回国,兜兜转转成了一家小村庄的民宿老板。“当时我已在美国求学8年,一直纠结是留在美国发展,还是回国工作。”后来母亲身体欠佳,潘佳婧毅然回来,陪在妈妈身边。
潘佳婧在美国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儿时外婆家的摇水井、少年时见到的酒店制服,都为这个90后姑娘的梦想埋下伏笔。“外婆在游埠的老房子我们一直没有动,完整保留着。”潘佳婧说,老房子承载着家人的乡土记忆,她接下去想把老房子改成一个非遗传承馆,既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顺应生活方式的变迁。
集聚乡愁,助力共富
“说是创业,倒不如说我接过父母的田园创业梦想,”潘佳婧说,2015年,父母结束了十几年的服装生意,在婺城区塔石乡余仓村开设第一家民宿。2016年,他们又在游埠开设民宿鱼的花房,加上喜园,集聚了两代人的乡愁。
潘佳婧的好友群里有一批固定的老客户。“这些老客户不仅爱吃我们的私房菜,还爱我们的土特产,香囊就是其中之一。”潘佳婧指着竹编篮上的香囊对记者说,精致小巧的香囊里是几味中药材,起到提神醒脑防蚊虫的作用。“乡间不比城里,树木植被多,蚊虫也相对多一些,客人都很喜欢购买香囊。”
因为香囊受喜爱程度高,潘佳婧专门请村里一些老人帮忙做,成立了一个来料加工工坊,不仅带动村经济,也增加了村民收入。喜园的开张,也带动村里茶叶、辣椒酱、绿豆糕、佛手丝、萝卜丝等土特产的销售。“有些产品是我们自己加工生产的,有些是以高于市场价向周边农户收购的,线上线下同时销售,让农户在家门口也能实现增收。”
“洋港陲亭古渡头,往来时有客商舟。茫茫春水归幽壑,远远征帆人倚楼。破浪始如新涨阁,饱风犹带白云浮。欲询无恙秋江客,轻慢先来豁醉眸。”清代名家吴楷的诗《洋港征帆》描绘了当时洋港村的盛景,而今的洋港是兰溪首个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八房四景二中心一礼堂”应用场景、风景秀丽的乡道、五彩斑斓的建筑、干净整洁的庭院,正吸引着更多人来到洋港,爱上洋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