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与时俱进的基层民主建设鲜活样本

(上接第1版)“后陈经验”的内涵在时代发展中不断丰富与创新,始终不变的关键词就是“全过程监督”。比如村务流程按图索骥,迭代村级事务工作流程32条,厘清权力边界、建立权力清单,明确村务运行范围、程序、执行主体和步骤。

比如村务操作数字赋能,武义在全县278个村(社)推行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累计线上运行村级事务21.1万余项,审核村集体“三资”支付事项5.36万项。

比如村务监督体系强化,建立村监察工作联络站、村党组织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监督委员会“四合一”监督架构,以及纪检监察、联村干部、村监委会、村民群众的“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关键岗位、关键事项还实现提级监管。

其次,“后陈经验”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扎根落地的生动样本。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我市调研时指出,民主选举不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部,一选了之肯定会出乱子,“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要配套完善起来。这让村监委会被赋予更高要求——通过村监委会这个平台抓手,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有机统一、环环相扣。

最近,后陈村监委会主任胡欣伟有点忙。自从农村管网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村里微信群成了监督群,一有问题,村民们谁都不找,就找胡欣伟。

“我家门前多了一个电缆箱,为什么别人家门前都没有,会不会影响我们生活?”5月20日一大早,村民程前就在微信群里向胡欣伟“讨说法”。“这是村里管网改造‘四合一’箱子,整治原有杂乱的飞线,主要是为了美观,不会有任何影响。”胡欣伟回复。

当天上午,胡欣伟与村两委班子一同参加村庄规划定稿讨论会。

到了中午,村监委会成员陈忠安从村里厂房改造项目现场发回图片,告知胡欣伟:“这几处窗户连接处焊接工艺有瑕疵,还有一个灭火器已过期……”胡欣伟当即起身前去查看,协调解决。

晚饭后,胡欣伟又赶往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加“邻舍家”会议。这是一个由后陈村试点推广的村级议事协商平台。这次主要商讨村老年食堂厨师合同到期后的运营模式,邀请了老年村民代表、村老年协会负责人,以及村中在外做厨师、从事粮油批发等行业的村民一起出出主意。“事关村民切身利益,村监委会也要参与其中,保障民主协商顺利开展。”胡欣伟说。

村监委会,贯穿了“五个民主”。村民通过村监委会,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后陈经验”依托村监委会这一平台,推动构建起“村官村民选、村策村民定、村务村民理、村事村民管”的基层民主运行体系,开启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新探索。

贵在发展

把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胜势

曾经,不破不立的创举引发村庄治理由乱到治的转变。

比如规范了基层权力运行。村里的每件事怎么办、每笔钱如何花,都要由村监委会监督。每月一次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唱账”并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雷打不动。

比如干群关系好转。武义县涉纪信访中有关村务公开的占比从2003年的27.2%下降到2023年的2.5%。后陈村至今保持村干部“零违纪”、村民“零上访”、工程项目“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入账”的“四零”纪录。

比如村集体收入增长。后陈村集体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10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78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翻三番。村里还商定每年村集体收入的一半要分给村民。

欣喜之余,村干部们有了更多思考。有效的基层治理是村庄发展的保障,如何让乡村善治激发基层活力,最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是一道现实课题。

后陈村第一书记吴兴勇每天驻村做监督指导工作,他有个想法:“后陈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强村富民的道路上也要跑出加速度,村两委要做牵头发展的主心骨。”

20年间,后陈村充分挖掘区位、交通优势等资源禀赋,兴建厂房招引企业,大力发展物业经济。这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村集体经济过度依赖厂房出租,存在产业不够多元、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村里一方面加快推进厂房改造等工作,向空间要效益;另一方面把目光投向文旅融合、电子商务等领域。

目前,后陈村吸引了涵盖休闲用品销售、农产品展销、文旅服务推广等内容的电商企业14家。今年第一季度网络销售额达600余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0余个。

此外,还有新一轮旧村改造、湿地公园农文旅项目建设、村庄环境提升工程等,一系列谋划紧锣密鼓,将有力推动后陈村实现“治理更好、生态更美、活力更足、村民更富”美丽图景,切实将村党组织战斗力、组织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共富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