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做家门口的“记忆守护者”

永康推动高质量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

记者 胡哲南

昨天一早,永康市绿康丽州家园的老人们开始他们一天的丰富生活。在广场上,可以听到“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广播声,这是医生带领认知障碍老人操练“五禽戏”。

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活动不仅让老人们锻炼身体,通过这些熟悉的动作,还激活了他们日渐模糊的记忆。在旁边的“认知花园”,几位老人正忙着种植向日葵和空心菜,这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也是对他们过去农耕生活记忆的一种唤醒。

与此同时,在绿康丽州家园慢病管理区,护士们组织老人们进行空腹血糖测验。这是对他们健康状况的日常监控,也是对饮食和生活习惯持续调整的一部分。通过每日的监测和饮食调整,老人们的血糖值得到有效控制。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确保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适宜的健康管理,在晚年拥有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也让家属们安心。

近年来,为满足认知障碍老人专业照护需求,永康坚持抓建设、优服务、育人才同向发力,高标准实施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其中,永康市民政局科学把握专区建设基础和条件,设置硬指标,注重发挥机构行业引领作用,参与起草《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非药物干预疗法操作指南(T/ZSP 004—2023)》省级团体标准。同时,引导养老机构灵活设计专区环境,形成红色老兵等16种特色主题分区,以友好环境强化入住长者认知、帮助延缓认知障碍病情。比如,退伍老兵老陈在绿康丽州家园的房间内部装饰以绿色为主色调,床单被褥整洁有序,墙上挂着军人图案。这些细节让他感到亲切,还激发了他的记忆,让他回忆起过去的军旅生活。

同时,永康市民政局以人性化照护为核心,突出打造精细而全、周到而暖的优质服务。其中一项,就是切准认知障碍老人特性,实行分班分类精细照护,配置24小时陪护专职人员。81岁的吕老太看着视频中孙女第一次叫她“奶奶”的场景令人感动,虽然她已经记不起孙女的小名,但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看到视频时,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永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和绿康丽州家园共同构建的养老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老年认知障碍和慢病管理的难题,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养老服务思路。

截至目前,永康已建成认知障碍照护专区3个,专区床位220张,入住率达78.2%,参与起草老年人认知障碍行业标准1项,为认知障碍照护行业发展贡献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