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民生

12万名到金大学生一半金华籍

我市“万名大学生留金计划”持续发力

记者 陈月丹

正值毕业季,引人留人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金华籍大学生有多少人在毕业后返回金华?在金高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又有多少人留在金华?

浙江白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涛是金东区政协委员,在此前市政协举行的“请你来协商——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市”专题协商会上建议,持续跟踪金华籍大学生和在金高校毕业生动态,吸引更多人才返金留金。如今,回应来了。

白马科技包括研发团队、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在内有1000余人,大部分来自金华市区以外。已在金华工作9年的张涛在深入调研并对比其他城市后认为,我市应该依托金华一中等重点高中毕业生信息,建立在外金华籍大学生的数据库;依托在金高校的毕业生建立数据库,对这两方面人才定期跟踪关注,及时通报金华发展情况和人才招引政策,引导人才“知金华、爱金华、建金华”。

此外,他建议,结合金华企业的人才需求建立数据库,通过技术手段,打通数据壁垒,助力精准匹配对接。同时,出台相关返金留金人才政策,加快就业补贴、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等优惠政策的落实进度,让政府、社会、市场三侧协同,精准引才,促进人才有序顺畅流动,让企业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

“2023届在金高校毕业生中,金华籍大学生仅占12.5%,但留金大学生比例达到32.99%,较2018年增长10个点,预估今年比例更高。”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马越介绍,从近3年数据来看,12万名到金华的大学生中,6万人是金华籍,大学生回金率达到50%。此外,去年全市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人才12.47万人,实现连续5年大学生人才新增数突破10万人。“说明金华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记者了解到,为吸引金华籍大学生和在金高校毕业生返金留金,我市人力社保局、市委人才办、教育局、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金华籍大学生、在金高校毕业生提档政策,推出在金学子产业游、在金高校就业服务月等系列举措。

前不久,金华市大学生欢迎中心启用,近1000套人才公寓向大学毕业生开放,万余个“港廊链”岗位集中向社会发布,这个集会客咨询、就业服务、创业服务、协作保障、助力乐享、博士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服务综合体,让各类人才在金就业有“门”、创业有“路”、乐业有“助”。

“我们将深入实施‘万名大学生留金计划’,持续做好人才政策兑现工作,推动企业岗位数据库和金华学子数据库精准融合,让更多金华籍、在金高校毕业生‘就’在金华、留在金华。”马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