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塔山社区塑造品质社区新面貌
记者 傅夏璇 通讯员 张嘉琦
“你们看看充电桩选址哪里好。”自深入学习“义乌发展经验”奋力推动浦江赶超发展大讨论大实践活动以来,浦江县浦阳街道塔山社区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学习等形式,借鉴义乌市稠城街道词林未来社区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果,结合社区实际,拓宽发展思路。
凝聚党群力量
组建小巷便民服务团队
生活中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给居民带来了不便和困扰,一桩桩、一件件,成了居民的急难愁盼。
塔山社区通过动员社区居民骨干、广泛招募辖区居民中精通木器维修、缝纫修补、电路安全排查、家用电器维修、下水管道清理、灯具水龙头维修等手艺人,组建成立“好邻居”便民服务队,让居民“小修小补”不再难,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暖心便捷的服务,也为社区“15分钟生活圈”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发挥“好邻居”的角色作用,紧贴居民需求,大力拓展社区服务范畴,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小见大
以绣花功夫抓整治
“看得出来社区干部们都很用心,竭尽全力为我们居民打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暖心。”居住在塔山社区的张大妈说。
近日,塔山社区工作人员利用小区居民楼周边、绿地旁边等空闲位置加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通过实地考察进行整体规划,联合消防、电力等相关单位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预计增加8处充电点位。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全面维护整洁优美环境,加强各小区垃圾驿站管理,打造宜居小区环境。
迭代服务矩阵
打造未来社区“幸福密码”
社区与农村不同,居民之间彼此相对陌生,怎样才能把社区融成一个大集体,既能减轻社区干部的管理难度,也能让社区更有温度?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塔山社区从浦江的“台门里”传统文化中得到了灵感。
“台门里”为浦江方言,类似北京四合院,既是一种地理概念,也是一种情感认同。所以,塔山社区从“台门里”入手,打造“红色‘台门里’”治理模式,发动社区党员、人大代表等担任“台门里”长,时常开展走心活动,组织“台门里”居民坐在一起,敞开心扉交流。
塔山社区还在“红色‘台门里’”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居民“好家风”评价体系:社区在公开栏实行红榜表扬“好家风户”,“好家风户”能够享受浦江县水电、停车等费用的折扣,还可在一些银行获批一定低息的“好家风信用贷”……在“好家风户”的引领下,社区曾经的一些老访户也渐渐放下心结,现已成为了社区积极的志愿者。
“社区居民之间常常因为家庭矛盾等闹得不可开交,我们会经常请他们来社区吐纳心声,然后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据浦江县浦阳街道塔山社区党委书记董圣航介绍,去年社区组成“群众评议团”,通过“干部下基层+群众参与评议”的模式,让基层矛盾纠纷在法理和情理的碰撞中找到突破口,有效提升了调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
下一步,浦江县浦阳街道塔山社区将聚焦未来社区九大场景建设,统筹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两新组织等资源,布局建立老年食堂、老年书画沙龙、幸福学堂、托育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多功能阅读室等公共服务阵地,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珠链式、全覆盖的服务矩阵,形成“5分钟幸福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