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全域推进中小学暑期游泳培训破解防溺水难题
镇镇开设“公益池” 联盟合创“安心馆”
记者 舒珊珊/文 章陈波/摄
炎炎夏日,到水中玩耍嬉戏是不少孩子的快乐向往,暑期防溺水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堵不如疏,除了劝导远离危险,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游泳场所和环境,让他们学会游泳、懂得自救才是减少溺水事故的最好办法。
今年暑期,永康将预防关口前移,以“学游泳、懂自救、强体质、防溺水”为目标,广泛调动部门和社会多方资源力量,全面探索体教融合、校企社合作形式,创新推出“一镇一池”、游泳联盟等暑期游泳教育培训举措,通过游泳培训公益化推进、全域化开展,逐步实现学生普及游泳教育全覆盖,力争做到该市中小学生人人会游泳、人人懂自救,探索一条多方协同、全域联动的源头破解防溺水难题新路径。
“一镇一池”实现公益培训全覆盖
去年,永康市教育局在王慈溪小学、石柱小学、古山小学等5所农村学校试点开展暑期“游泳进校园”活动,结合暑托服务,引进专业机构,搭建简易泳池,开展公益培训,帮助5000多名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基于试点经验,今年该局深入实施“一镇一池”工程,在永康各镇中心学校全面投放可拆装式泳池,实现游泳公益培训全覆盖。
倪宅小学培训活动自7月2日开启,分2期进行,10天为1期。记者来到学校,只见一个长25米、宽10米的天蓝色临时泳池搭建在教学楼后的空地上,顶上撑着遮阳网,孩子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泳姿训练。
“去年得知其他学校在暑假开设游泳课,我们的学生就十分羡慕。今年看到泳池搬进来,大家都很期待。”该校校长方伟新说,倪宅小学有学生970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70%以上。一到暑假,不少家长忙着务工无暇顾及子女,而孩子们天性爱水却安全意识不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将孩子送回学校学游泳,既能让他们在安全的水环境中玩个痛快,又能学得一技之长,解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进驻校园的游泳培训机构经过严格筛选和规范,需进行1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一班一教练,每个泳池至少配备2名专业救生员以及充足的救生设备,每天2次对水质进行检测和消毒,确保游泳环境卫生安全。开展暑期游泳培训的学校,均建立校领导牵头的值守制度,全方位为参训学生和家长提供保障服务。
在临时泳池旁,石柱小学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冲洗区域,又将附近几个带有空调的教室作为家长休息区。送儿子到校培训的池宇妹坐在里面安心等候。她说,前几年就想让儿子去学游泳,只是到城里一来一回几个小时很不方便,如今学校有了游泳池,家里过来只要十几分钟,且有老师陪护,他们很放心。
永康“一镇一池”工程以公益服务为导向,旨在让更多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游泳教育资源,重点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对于家境困难群体,倡导各承接培训机构推出费用减免举措。
作为参与试点的机构之一,永康市康体游泳中心去年共为96名困难学生免除培训费用,并为他们提供全套游泳装备。“今年,我们将通过减免的方式鼓励更多农村学生积极参与游泳培训,学会自救、自护技能。”该中心负责人李腾说。
依托“一镇一池”工程的全域铺开,永康各农村学校的暑期游泳培训课堂陆续启动,以中心镇学校为据点,永康市教育局将深化实施校馆合作方案,推动“公益池”惠及更多学生。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约1.5万名学生报名参加校园游泳培训。
游泳联盟打造校馆合作“安心馆”
“收、翻、蹬、夹……”暑期开始后,位于永康西城的翻堂贝特恒温游泳馆就暂停成人游泳业务,腾出全部空间和资源做好青少年暑期游泳培训,生源比往年多两三成,大多来自场馆附近的大司巷小学、城西小学、明珠学校等中小学校。
今年5月,永康市教育局牵头,会同该市卫健局、市场监管、游泳协会等部门单位,整合城区包括翻堂贝特、康体中心、泳恒体育等10多家优质游泳培训机构,组建成立永康市“畅游自逸”游泳普及教育联盟,出台“安心畅游”白名单,引导各中小学校就近委托校园周边游泳场馆,以校馆合作的形式推进学生暑期游泳教育培训。
“进入白名单的游泳场馆都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和整改提升,联盟有关成员单位将加大现场监测检查力度,全程保障卫生、消防等方面安全,家长和学生可放心选择。”永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永康游泳教育联盟将继续吸纳符合条件的游泳场馆,不断扩大校馆合作“放心馆”版图,通过提升培训服务安全性和便捷性,激发学校开展游泳教育、学生参与游泳培训的积极性。
学游泳还要学自救。本着学防结合的原则,永康各校馆合作游泳馆将学游泳和防溺水有机结合,由市游泳协会对接浙江省水上救生协会、永康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等公益组织进馆开展预防溺水、游泳安全、溺水急救、游泳风险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游泳自救和急救能力。
“比如落水后如何通过仰漂在水面上长时间漂浮,这是防溺水实践教学的重点。”翻堂贝特负责人李章富说,加入永康游泳教育联盟后,他们印制1.5万余张防溺水游泳体验券,面向场馆周围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免费发放,邀请孩子们进馆学习、下水实践,逐步掌握游泳技能,提升自救能力。
对于参加校馆合作游泳培训的学生,各游泳馆也依据自身情况给出折扣优惠,困难学生则给予费用减免。
“四位一体”构建全民防溺水大格局
上学期末,大司巷小学向全校学生下发将于下学期开学举办游泳锦标赛的通知,以赛促练,有效激发学生在暑期参与游泳培训的积极性,也希望通过比赛让学生巩固培训成果、提升游泳技能。
连日来,永康市教育局协同永康游泳教育联盟成员先后走进哈尔斯、锐鹰工贸等企业,将临时泳池“搬”进企业,依托“小候鸟”暑托班开设免费游泳培训课程,为远道而来的“小候鸟”们提供一片可以畅游的安全水域,并教会他们基础的游泳技能和防溺事项,费用由企业和永康市教育局共同分担。同时,走进东城、江南等社区学校,推进游泳公益培训进社区活动,为青少年参与暑期游泳培训提供更多便利。
这个暑期,永康链接多方资源,持续完善游泳培训课程机制,着力以全域推进、全员参与的游泳教育培训为抓手,高位推进防溺水工作,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全民防溺水工作大格局。
游泳既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又是一种生存技能,游泳教学应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实践课。当然,从“人人学游泳”达到“人人会游泳”“人人懂自救”还有许多困难亟待克服。永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游泳教育培训工作全面铺开,永康将加快完善相关配套体制机制,比如建立游泳比赛活动体系,引导各学校多形式开展学生游泳交流活动,包括开展游泳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开展校园游泳竞赛、救生技能比武等,形成校园游泳“教、练、赛”一体化培养模式,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游泳教学。
防溺水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更多政企社资源力量参与。学会游泳只是第一步,学会以后去哪里游同样十分重要。加快建设一批收费低廉的游泳场所或对现有游泳场馆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等民生事项,是永康上下协同思考和关注的话题。最终目的,是从源头上化解青少年儿童溺水风险,全力保障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