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讲述

双双上北大 兰溪这对姐弟厉害了

记者 唐旭昱

几天前,一封来自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兰溪市黄店镇金钟村。很快,村里就传开了:“方永洪儿子方艺智保送北大研究生了。”

这份沉甸甸的通知书,由家中德高望重的爷爷打开。一旁静静陪伴的家人中,有奶奶、父母,还有去年从北大研究生毕业的姐姐。而方艺智正远在大连,身着学士服,站在另一个荣耀的舞台上,参加自己本科生涯的毕业典礼。

当天晚上,方永洪发了个朋友圈:“不是炫耀,一个平凡家庭收获两封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除了幸运,更多是孩子成长路上遇见诸位恩师与各位亲友相助的结果。”

先工作再考研 姐姐从小独立

方永洪的两个孩子,女儿叫方莹,1995年出生,儿子叫方艺智,2002年出生。姐弟俩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学习经历却有相似之处。他们之间的故事,就像是两束并行的光。

两个月后,方艺智将进入北大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学习。巧的是,方莹去年以优秀毕业生从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

“不算巧合吧。”方艺智说,他一直对计算机感兴趣,也想追随姐姐的脚步,向她学习。所以,即便另一所高校可以硕博连读,他还是选择了北大。

方莹出生时,方永洪和妻子刚从老家到兰溪城区开了家小影楼。创业初期,夫妻俩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女儿,2岁时就送去上幼儿园。上了小学,每天早上,方莹起得最早,自己洗漱、收拾,然后去上学。就读的兰溪市实验小学离家并不近,方莹要先走一段路到公交车站,再坐车去学校。“她总是坐最早的那班公交车,到学校后先晨跑。”方永洪说。

在方永洪眼中,女儿自律、低调。每次考试回家,问她考得怎么样,总是说不好。“我一直以为女儿成绩一般,直到有一次初中班主任通知我作为家长代表发言,告诉我女儿成绩班级第一。”方永洪笑笑说。

高考,方莹没有发挥好。于是,在大学里就规划好要考研。与大部分学生的选择不同,她计划先工作再考研。方永洪第一次听到女儿的这个想法时,有些诧异,但没有多说。“其实,当时我不怎么相信,工作了再考研,多难啊。”

在杭州一家外企做程序员的日子里,方莹一直没有放下学习,有着明确的时间规划。两年后,她顺利考上北大研究生。方永洪还记得,女儿考前有一天晚上给自己打电话,闲聊时突然问他:“爸爸,你们心目中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哪几所?”方永洪和妻子回答:“清华、北大。”

发力虽晚却有毅力

弟弟目标明确

和姐姐相比,方艺智要调皮得多,从小学习没有姐姐认真,但方永洪明白,儿子也很要强。小学阶段,方艺智是班里个子最矮的,但老师告诉方永洪:“他打乒乓球比赛时,是班里劲头最猛的。”

在方艺智记忆中,每次放学回家,姐姐总是先做作业,而他要玩够了才会静心。“初中时沉迷网络游戏,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方艺智说,后来在父母的鼓励和姐姐的影响下,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周末回家还是会玩游戏,劳逸结合,自己把握节奏”。

高中,方艺智就读于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德语班。高二快结束时,他突然提出来想考飞行员。这意味着要重新开始学习英语。方永洪和妻子被叫去学校,老师觉得中断学了两年的德语太可惜。家里紧急召开家庭会议,面对儿子的坚持,方永洪只说了一句:“你长大了,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但你也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旁听加自学,方艺智用一年时间拾起英语课程。高考时,英语发挥不错,但总分只超当年的重点分数线3分。填报志愿时,方莹起了主导作用。方永洪说,他和妻子不太懂这些,当年女儿填报志愿时留有遗憾。于是,当弟弟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方莹给了建议。最终,方艺智幸运地被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录取。当时,方艺智笑着说过一句话:“天上去不了,就去水里看看。”

上了大学后,方艺智变得更加努力。以英语为例,这一直是他的短处,但保研对英语四六级成绩有要求。“考了三次,才取得满意的成绩。”方艺智说,室友们提供了很大帮助,解答疑问,分享解题技巧,“只要你坚定目标,朝着自己确定方向大胆走下去,过程无论有多漫长、多坎坷,总会获得自己想要的。”

大学四年,方艺智担任过航海学院思政中心部长,专业排名前四,综合成绩前1%,获得过国家级奖学金,在全国大赛上频频获奖……最终,顺利保研北大。方艺智说,从小到大,在每个人生阶段,姐姐都会给他方向性的建议。

优秀孩子的背后总是有父母创造的和睦、轻松的家庭环境。在这个家里,父母从来没有过多的苛责、没有成篇的大道理,有的是在关键时刻的提醒和建议,方永洪说:“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开心、健康是基础。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也从来不拿孩子跟任何人作比较。”

聊到最后,方永洪分享了一个细节:“他们各自读大学时,我们会电话交流,但十次有八次,两个人是在图书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