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繁荣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画水镇月峰村打造人文乡村新图景
记者 陈启宇 通讯员 王贵麟
走进东阳市画水镇月峰村,只见群山树木郁郁葱葱,马头墙“东派”民居点缀其间,一条水渠穿村而过,整个村庄富有纵深感,散发宁静而古朴的气息。
月峰村位于画水镇东南部,东邻南马镇,下辖月塘、南屏、上街、下街、岭头5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1023户。近年来,该村不断放大特色优势,推动文艺事业繁荣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打造人文乡村新图景。
古村焕“新颜”
月峰村位于半山区,山林面积达2000亩,水好、空气好。月峰村地理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村内有千年古樟树、千年古道石鼓岭、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下街小宗祠、岭下祠堂等。
月峰村岭头山泉水远近闻名,常有人专门开车拿桶来装,这也是对该村生态环境的认可。月峰村周边山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是天然氧吧。
近年来,月峰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治危拆违、“五水共治”、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原来的“垃圾村”不见了,一批低矮危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粉墙黛瓦的“东派”民居。
“山清水秀新农村,赛过繁华大都市”,近年来,该村做好环境文章,修建了生态公墓,修建了池塘,村庄环境脱胎换骨。
“以前都舍不得拆老房子,现在大部分村民都很支持。”今年81岁的陆仁宝说,村里变化巨大,村民的思想也大为改观。
同时,得益于省级财政项目,该村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建设果园、鱼塘、游步道……在原生态风貌基础上,该村对环境进行了丰富、提升。目前,该村正在建设精品民宿,吸引更多人来体验村庄优美恬静的环境。
产业兴“民富”
月峰村一幢普通民居前,三四步石阶上有一方小平台,村民端坐在一条长凳前。长凳上用铁夹固定着一个木块,木块上规则地钉着一圈钉子。只见她麻利地将一条两米长的红绳穿过一根钢针,来来回回在钉子间穿梭,边挑边压,边绕边拉,手法沉稳、动作娴熟,几分钟时间,一个手掌大的中国结跃然眼前。
中国结是月峰村富民产业之一,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从事中国结制作。 “这里离家不远,收入不错,我从事中国结制作已有5年。”在月峰村一家中国结工坊内,村民陆春仙正忙着赶制订单。
月峰村内还有数家中国结制作企业,其中,东阳市祥得福工艺礼品有限公司通过“订单分派”形式将中国结来料手工加工业务派发给整村在家村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解决农村多余的闲散劳动力,让大家搭上“致富快车”。
月峰村能人辈出,亚太手工艺陆光正大师就出自该村,月峰村目前有国家级木雕大师5名。众多工艺美术大师也带动了当地红木家居产业的发展,目前,该村红木家具企业主就有20多人。
文化育“新风”
夜幕降临,月峰村岭下祠堂内,30名村民自发集结到这里习武练拳,寒暑不辍。画水镇共有三个村成立东阳武术协会分会,月峰村武术协会也是东阳武术协会分会之一。
月峰村十分重视文化工作,2020年10月1日,月峰村举行了第一届文化节,农村文化振兴在行动,获得村民的赞赏。2021年2月26日,月峰村举行了“欢乐闹元宵、梦想无止境”主题文化活动。2021年10月18日,月峰村举行了第二届文化节,活动结合行胡公等非遗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月峰村陆氏文化修谱工作正在有序筹备中。
7月2日,在月峰村文化礼堂内,五六名婺剧演员正在紧锣密鼓排练,他们都来自东小婺剧团,该剧团由该村村民自发成立。“婺剧团每年演出500多场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东小婺剧团有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月峰村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每年三八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024年2月15日,月峰上街村开展迎龙灯活动,村民参与度极高,是该镇今年最早开展迎龙灯文化的村。“文艺赋美·歌画东阳”文艺演出也在该村多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