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飞机 链接空天海
永康五金产业转型竞逐航空经济
本报消息(记者 章陈波 永康融媒体中心 胡锦)7月5日,2024永康航空产业发展活动举行。现场,永康市政府和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签署航空复合材料与结构合作框架协议。此外,1个创新平台项目、1个产业基金项目和10个航空领域产业化项目同期签约,总投资超100亿元。至此,永康五金产业开启转型竞逐航空经济之路。
当天,活动以“竞逐航空经济新赛道 启动未来产业新引擎”为主题,通过项目签约等进一步开展招商推介。航空产业看似距离五金行业有些遥远,但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不少内在联系,有望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永康是浙中工业经济的“发动机”和“孵化器”,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企业主体超6万家,创业氛围浓厚、创新潜力巨大,是天然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记者了解到,在12个航空产业项目中,创新平台项目为中国航空学会产学融合创新研究院,将开展航空类职业教育,航空类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产业化;产业基金项目为永康航空产业发展母基金,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永康航空产业发展母基金,为科研成果转化和永康航空产业、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10个航空产业项目涉及航空新材料产业化、陆海空天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化、无人设备制造产业化、飞机发动机循环经济产业化、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业化等。永康将以强大的五金制造能力切入航空制造产业,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打造航空产业制造基地,助力永康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航空产业中,大飞机及低空装备集成了大量高精尖技术,能够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将有力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民营制造业在成本控制、管理创新上的优势又能与之擦出新的火花。
近年来,永康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航空领域的良性互动,将为企业不断突破创新成果提供有利条件,实现产业提升、企业增效、地区发展的多方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