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人文

11分46秒获赞33.9万次

他在磐安为传统技艺挣流量

记者 唐旭昱 文/摄

视频一开场,清澈的山涧水,一竹篮贝壳被洗净。贝壳历经打磨、画图、打孔、拉花,接着黑檀木上场,刨平、打磨、修整、开榫。然后,将同样经过打磨、开榫的牛骨与黑檀木连接。在黑檀木上画图、雕刻、填充,再将处理过的贝壳镶嵌……

这是一条关于五彩螺钿麻将的制作视频,节奏缓慢,有些“无聊”。但是,11分46秒的视频,点赞量达到33.9万次,被2.9万人收藏,7.5万次转发。凭借这个视频,抖音上一位叫“江南寻”的博主走红。

“江南寻”本名王辉,1990年生,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去年9月,他来到磐安,用短视频讲述那些被时光温柔以待的故事,让古老的手艺与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从河南到金华 关注古村落的传统技艺

点开“江南寻”账号,7个月,发布15个作品,11万多粉丝,点赞量达73万次。视频里,王辉穿着朴素,在山野间,安静地制作各类传统手工艺品。

视频短则两三分钟,大部分六七分钟,最长的就是五彩螺钿麻将。在快节奏的短视频平台,能让人耐着性子看完11分46秒的视频并不容易。有网友说,看到了乡野的闲情逸致,也有网友评论,感受到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

王辉的视频里,除了制作的原材料和工艺,还有磐安的美景和家里的猫,充满乡村生活气息。没有配乐和华丽的语言,听不到主人公说话,只有原始的敲打声、研磨声、破竹声,以及树林里的虫鸣鸟叫,田里的雨点蛙声……

一个夏日午后,记者在磐安县双溪乡梓誉村见到王辉,他与视频里的样子区别不大。王辉已经在梓誉村待了10个月,所有视频都是在村里创作、拍摄。

“鹿邑县你知道吗?老子的故里。”王辉的自我介绍透露出一丝自豪。

2019年,王辉接触到短视频,没有技术和经验,就报了班学习。他一边学,一边用手机记录自己的生活并分享到网上。但几乎没人观看。

2023年8月,王辉受邀到义乌从事短视频拍摄及运营。时隔10多年再次回到浙江,王辉感受到不小的变化。他去过金华许多地方,发现古村落的环境越来越好,也留下许多传统技艺和文化。

在与磐安文旅进一步接触后,王辉选择扎根磐安,专注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传播。“磐安自然风光好,人文底蕴深厚,以我所在的梓誉村为例,有不少老手艺人,他们很乐意教我,我也可以静下心来创作。”王辉说,“你不会到偏僻的小山村观看一位花甲老人做板凳龙,也不会面对面欣赏一位大叔在院子里做传统家具,可当这些‘绝技’走进屏幕,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网友在短视频平台观看和点赞。”

向当地老师傅取经

持续输出传统文化

王辉的视频称得上是慢工出细活。以五彩螺钿麻将为例,前期准备加上拍摄剪辑,耗时3个多月。其中,单制作、拍摄就用了73天。

五彩螺钿麻将以上等乌木精心制作而成,且每张牌背后的图案均为雕刻精致的梅花图。“前期查阅了资料,除了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记载,并没有看到制作工艺。”王辉说,相关记载很少,他找到的只有简短文字和两张图片。经过研究,王辉发现制作过程用到了镶嵌技艺以及榫卯技艺。

跑到东阳花园村买黑檀木;为了赶天气,连续雕刻20多个小时;拍摄素材超过1024GB,最后只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的镜头……王辉坦言,每一个视频呈现的技艺都需要自己提前学习,但时间有限,只能学些皮毛。

五彩螺钿麻将的视频下面,大多是网友们的称赞和惊奇,但也免不了一些批评,比如麻将上的字太难看。王辉笑笑说,他可以接受,自己现在每天都在练字。

扎染、骨木镶嵌、中国结、板凳龙、钉秤……15个视频里,具有金华特色的传统手艺占了大半。逐渐被人遗忘的传统技艺在他的视频里成了网友口中的“古代奢侈品”。王辉说,很多都是当地老师傅教的。从抖音上一组简单的数据来看,在王辉视频日常添加的话题中,“一见爱上传统文化”有160.9亿次播放,“新农人计划2024”有1054.6亿次播放,“乡村守护人”有5570.2亿次播放。

这两年,传统文化短视频内容的热度持续走高,更有众多凭借传统文化内容涨粉百万、爆火出圈的短视频达人。这类传统文化短视频达人火了之后,依靠什么变现?王辉介绍:“广告、直播打赏、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带货。”现阶段,王辉还是坚持以内容为主,更多关注金华地区的非遗手艺。“在磐安有很好的创作氛围,拍摄这类视频其实挺枯燥的,必须要静得下心。等过一两年,流量和粉丝更稳定后再考虑带一些和乡村、技艺相关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