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和他的聒噪胶片社
记者 郑宇恒 文/摄
随着摄影设备的不断更新,胶片摄影已然成为一项小众爱好。在金华,仍有一群人沉迷于胶片的魅力,老胡就是其中之一。“我今年42岁,身边热爱胶片摄影的朋友都和我差不多大。也有许多年轻人对胶片摄影非常感兴趣,被胶片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老胡在中学时期接触到胶片相机,后来还学会冲洗胶片,为了有一个自己的“胶片空间”,他5年前在家楼下租了一个小单间,取名为“聒噪胶片社”,兼具胶片冲洗与扫描、摄影器材交流、摄影技术分享的功能。去年年底,老胡开始在网络上发布胶片社的信息,结识了不少玩胶片的新面孔。
24平方米空间 摆了近百台胶片相机
来到市区胜利街199号,爬上四楼,就可以瞧见“聒噪胶片社”的门牌,推门进入,自制的底片烘干机、数不清的相机与镜头、略有些凌乱的冲洗工作台、流川枫的海报、许久未弹的吉他、两个猫窝……环视四周,只觉得接收到的信息量很大,再看一眼老胡,他正坐在装有4个显示器的电脑前忙碌,瞬间恍然,这其实是一位极具个性的“中年少男”。
“这个工作室有24平方米,当初租下来,就是以暗室的标准装修的。里面放了我淘来的一部分胶片相机和镜头,大概百来台。”老胡原本将家里的书房当作工作室,后来东西多了,便选择就近开辟一个新空间。
老胡仍记得自己第一台相机的型号:“当时我读初中,想要做校园小记者,爸妈就给我买了一台凤凰205E,这是国产的胶片机,价格比傻瓜机便宜很多。有了相机后,我拍了很多照片,现在还能在家里找到当时的胶片。”
受身边摄影前辈的影响,老胡酷爱尼康的胶片相机。参加工作后,他慢慢攒工资买下一台尼康。后来就算接触到了更现代的数码相机,老胡还是更愿意在胶片里钻研。他说:“我喜欢摄影,更喜欢胶片的慢节奏。快门按下后,形成一张底片,经过冲洗才知道会拍成什么样,这种感觉是数码相机不可替代的。”
自拍自洗 是胶片领域的终极玩家
在老胡看来,玩胶片就和打游戏一样,按照掌握的技能划分等级。“懂摄影三要素,能拍出清晰画面的是初级玩家;既会拍又能自己冲洗、扫描、放大的,是终极玩家。我就是整套流程都会做的那个。”他笑着说。
早些年胶片盛行,冲洗是每一家照相馆都会干的活,就算是不了解具体操作的人,也能讲出暗房、显影液等专业用语来。
老胡是在读高中时学会胶片冲洗技能的。他说:“那是一个暑假,我刚好看见金华日报社的师傅在冲胶片,就走进去问能不能学,那位师傅热情地教了我几天。学了之后知道这不难,只要把温度和时间把握住就好了。”很快,年轻的老胡就在家里置办起冲洗胶片的工具,开始自己冲洗。
“现在机器先进了,冲洗变得简单,最费时间的是扫描。”老胡拿出三卷胶片演示,只见他熟练地在暗袋中将胶片卷入显影罐的片芯,经过前浴、水洗、彩显、漂白、定影等步骤后,取出胶片用海绵片擦拭并悬挂,等待完全干燥,再将胶片裁剪,并一一扫描,冲扫一卷胶片要花费一个多小时。
当胶片逐渐退出摄影主舞台,老胡发现维持这项爱好所需的成本不断增加。为了减轻负担,他开始自己分装胶片,并以成本价帮别人冲洗。
如今,老胡建了一个“胶片冲洗群”,里面有100多个成员,老胡每周都会在群里吆喝一声,让有冲洗需要的人把胶片送到工作室。他说:“我一般凑齐10卷同类型胶片后开一次药水。虽然有时候要凑好几周,洗得没那么及时,但能为自己,也为附近其他的胶片玩家省点钱。”
热衷交流 爱研究过期胶片的拍法
现在,老胡更喜欢把时间花在摸索摄影技巧上。他说:“影响一张照片的呈现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构图,二是技巧运用。构图和审美有关,比较难精进,但技巧不一样,只要用心就有进步。”
胶片利用化学物质暴露于光或在其他形式的辐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留住影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胶片中的化学物质会过期变质逐渐失去敏感性,影响最后成像的颜色与细腻度。有些摄影师偏爱调试过期胶片,老胡也是这样。
“过期胶片的色彩还原度不够,直接拍根本没法看,我就是要尝试各种参数,在拍的时候把颜色拉回来。”老胡在胶片摄影上有一个执念,那就是原图直出,所以每次外出拍摄时,他的动作都很慢,有时是为了找角度,有时是为了等待合适的光。
在圈中多年,当有人带着问题来请教时,老胡总能提出有效的建议。“其中和我一直保持联系的有七八个人,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也有和我年龄相仿的。平时他们拍出作品,我都会指导,偶尔也会一起出门试片。”老胡不爱说自己是他们的师傅,只说大家是相互交流摄影的朋友。
每天下午3点半,是工作室的关门时间。“我的主业其实是烧烤店,下午要去店里帮忙。毕竟胶片只是我的爱好,不能养活我自己。”离开之前,老胡还招呼道:“下次有拍好的胶片可以送过来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