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献英:让金华酱鸭香飘万里
记者 胡一谦
在金华的美食界中,酱鸭十分常见。在众多酱鸭品牌中,“楼氏叶家”以其独特风味和品牌魅力脱颖而出。其品牌创始人楼献英,以对酱鸭的热爱与执着,书写了一段创业传奇。
6年内,“楼氏叶家”告别小作坊,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线下开出30多家门店,把特色产品酱土鸭、酱鸭爪等销往全国各地。楼献英说:“返乡创业以来,我只有一个目标,让金华酱鸭香飘万里。”
出走与回归
怀揣梦想 初心不改
1990年,17岁的楼献英带着酱鸭手艺走出金华,踏上闯荡之路。她辗转各地,最终在江西凭借酱鸭生意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11家酱鸭分店生意火爆,让她在业界崭露头角。然而,即便取得了成功,楼献英始终怀揣着一个念头——回家乡创业。
回忆起在江西的创业时光,楼献英感慨万分:“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看到顾客对酱鸭的喜爱,一切都值得。”那时候,很多人认识她,亲切地称她为“胖鸭”。这个称呼背后,是她对酱鸭事业的执着与付出。当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楼献英毅然决定回到家乡。
6年前,她在金东的“酱鸭味”小作坊面积不足100平方米,每天凌晨3时许开工,围着20多口卤锅忙碌不停。虽然辛苦,但听到客户那句“你家的酱鸭真好吃”,所有的疲惫就都化作满足与自豪。
“我们的酱鸭从选材到制作,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独家配方,吃过都会念念不忘。”楼献英对品质的严格要求,是“楼氏叶家”酱鸭备受青睐的关键。
坚守与创新
品质至上 与时俱进
“我们选材非常严格,原材料必须是500天左右的老鸭,而且是户外散养,吃的是五谷杂粮。”楼献英深知,要想让“楼氏叶家”走得更远,品质是关键。
“老板娘,你要做大。”“产品这么好,一定要发展出去。”一名义乌商人品尝了他们家的酱鸭后兴奋不已,在门店足足观察了3天,多次找楼献英谈合作,甚至提出先打80万元作为前期投入。这份认可,更加坚定了楼献英做大做强的决心。
随着生意红火起来,传统的现场制售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时,儿子叶楼铮的加入给了楼献英很大的支持。大学刚毕业的叶楼铮提出将“楼氏叶家”这个酱鸭品牌做大做强。2018年,金华市楼氏叶家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并成功注册“楼氏叶家”“酱鸭王”等商标。
“政府在厂房的选址、贷款、知识产权、各种审批手续,甚至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提供大量帮助。”楼献英说,这些切实的支持让她倍感温暖。
这几年,“楼氏叶家”发展迅速,从小作坊到300平方米的小厂房,再到如今5000平方米的大厂房,企业不仅获得“放心工厂”“省级名特优产品”“消费者信得过诚信企业”等荣誉,还成功接入阳光工厂,纳入“浙食链”系统。同时,实现传统手艺与现代设备的完美结合,拥有自动化食品生产流水线和检测仪器,走上了现代化生产道路。
传承与展望
心怀感恩 砥砺前行
“楼氏叶家”的成功,并没有让楼献英忘记自己的根。作为赤松镇北山口村人,回乡创业的这几年,她积极回报家乡。2019年,她捐款10万元用于修建村路,助力北山口村佛手产业发展。疫情期间,她以公司名义向金东区红十字会捐款16万元,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作为区政协委员,楼献英积极作为,主动赡养村上两名无子女的老人,逢年过节走访慰问企业、学校等,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对于未来,楼献英充满信心。楼献英说,儿子叶楼铮创立的金华市铮尔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走品牌差异化道路,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企业主打的传统酱鸭都是整只出售,叶楼铮提出将酱鸭细分化包装,以休闲小零食的模式进入各大超市零售的创新思路,有望进一步拓宽市场。同时,楼献英也希望借鉴金华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用“一只酱鸭”带动地方经济共同发展。
采访当天下午4时许,从深圳过来的顾客崔先生来到公司洽谈合作。“我湖南的朋友吃了这种酱鸭后说,原来正宗的酱板鸭在浙江金华。”崔先生说,他十分看好这个酱鸭品牌,期待能在深圳看到“楼氏叶家”的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