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
本报消息(记者 李晓艳)日前,今年全市第一批创新工程师评审举行,共有123人通过评审,获评中级工程师。至此,我市已培育2000多名创新工程师。
“创新工程师的培育,有效破解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难、成长通道窄等问题,为我市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一大批低学历、无职称的创新型人才获得个人晋级晋职的成长通道,2015—2018年通过“直评”取得工程师资格的227人,现可申报高级职称,其中已有167人取得高级职称。
浙江博星工贸有限公司的胡火明就是其中一位。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先后获评创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取得副高职称。“我们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业做汽车零部件凸轮轴,自主进行铸造和机械加工,对技术要求较高。每年公司都会设立创新项目,开展自动化等技术改造。”胡火明在技术开发部门工作30多年,主导参与多个机械项目,获得十几项发明专利。据了解,博星工贸先后有35人获评工程师,其中有8人已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
创新工程师助力企业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强博士后人才培育工作,通过加强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健全博士后“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展体系,不断激发博士后人才的创新潜能。
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于2022年5月、2024年4月先后获批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分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市级科研平台,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着力培养知识面广、应用能力强,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拔尖人才。目前,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共有在站博士后20名,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7项,获评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余项。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01家博士后工作站,其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4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87家,招引博士后人才323人。今年,17名博士后人员入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达256万元,创历史新高。
企业家也从只懂经营,逐步转型成懂经营、懂管理、懂技术的专家型学者型企业家。为了提升管理能力,浙江金华丁丁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春明每年都会参加企业家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去年,他获评高级经济师,取得副高职称。“1993年,我考取中级会计师。近年来,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开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迫切需要会管理、经营、技术的全能型人才。只有不断学习,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罗春明说,近年来公司在原有基础上扩大投资,去年筹建自动化车间,明年1月投产后,产值、税收将翻倍。
据统计,2021—2023年,全市共有199名企业家获评高级经济师职称,其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8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