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8版:金报浦江·特别报道

“‘金心’助企 ‘青梅’在线”走进浦江

共话浦江“晶彩”未来

记者 汪蕾 傅夏璇 朱喆昕

“‘金心’助企 ‘青梅’在线”走进浦江,政企共话浦江“晶彩”未来。为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宣传金华企业和企业家风采风范,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策划推出“金心助企、青梅在线”大型融媒蹲点行动,为企业竞逐新赛道、进军高质量鼓与呼。7月,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走进东洲水晶进行了深入采访。为了更好地倾听水晶企业的声音,浦江站选取了具有代表性、根基深厚的水晶产业,并以“共话‘晶彩’未来”为主题召开座谈会,搭建政企同心平台,旨在让“金心助企”活动真正助到企业发展的关键处。

浦江水晶产业

发展历史悠久

浦江县拥有“中国水晶玻璃之都”荣誉称号。水晶产业作为浦江县最具特色的传统产业之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和数代人的努力,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发展体系,取得了全国同类产品市场销量最大、产品品种最多的产业地位,已初步具备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浦江水晶”已成为浦江县一张金名片,在提升县域知名度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2023年,全县水晶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21.1亿元,成为浦江县“3+3”产业体系中首个产值超百亿级的产业。2024年上半年,全县水晶制品企业有369家,规模以上企业97家,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63亿元,出口交货值13.67亿元。

浦江水晶产业萌发于1984年,当时由浦江县虞宅乡马岭脚村村民成功引进上海中艺饰品厂,在虞宅创办水晶玻璃工艺品加工企业,1986年1月浦江第一家水晶加工企业——浦江装饰品厂建成投产。较高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附近居民纷纷效仿开办水晶玻璃加工厂,水晶生产企业开始从虞宅乡向周边乡镇扩散。到八十年代末,浦江县水晶企业总数达到了200家以上。

进入九十年代后,浦江水晶产业步入成长快车道,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从业人员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水晶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渐凸显,逐渐成为了浦江县最主要的富民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水晶生产加工带来的各种矛盾也在群众之中开始发酵,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各类社会问题逐步显现。

1995年,全国首个水晶灯饰专业市场——浦江水晶灯饰城的建成投用,为浦江水晶产业扩张再次按下加速键,水晶加工户开始井喷式增长。2001年,为进一步提升水晶产业的富民效应,浦江县政府规划建设了占地290余亩的月泉水晶特色工业园区,浦江水晶产业实现了第一次集聚,浦江县被授予 “中国水晶玻璃之都”称号。到2002年末,全县水晶加工户达到2.2万余家,从业人员约20万人。

伴随着水晶产业的不断壮大和从业人员的急剧增多,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加剧,牛奶河、垃圾河一度遍布浦江大地,污染导致了县域发展受限。

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赴浦江县下访接访,对浦江水晶做出了重要指示,为浦江县寻求水晶产业突围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在习近平重要指示的引领下,浦江县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下访接访,听取群众呼声,了解民情民意,响应企业诉求,引导水晶加工户与务工人员规范化生产经营,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级技工,打造行业标准,同时规划建设了配备废水处理站的万家水晶加工园,水晶产业综合整治也就此拉开序幕。

2013年,浦江县委县政府借鉴历次水晶整治的工作经验,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基层听取民声,在浙江省打响 “五水共治”的第一枪,开启了水晶产业的污染整治工作。2014年初,浦江县委县政府在深入一线调研了解水晶企业诉求的基础上,按照“园区集聚、统一治污、产业提升”的整治提升思路,规划用地2900余亩,建设了四个水晶产业园区,作为水晶产业的集聚发展基地。2016年,浦江设立了水晶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四个水晶产业园区的专职管理机构,并制定了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缓解企业集聚引发的阵痛,水晶企业开始在园区内茁壮成长。

随着产业的集聚与有效规划,浦江县民生难题逐项破解,干群关系不断提升,环境污染实质解决,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浦江县连续九年获得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三夺“金鼎”,连续6年公众生态满意度位于浙江省前列、金华市第一。浦江水晶也在历经多年整治后得以修养生息,形成了相当成熟的产业发展体系,并顺应时代潮流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转型道路。

浦江水晶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凸显

集群发展优势明显。从本世纪初开始,浦江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晶加工集散地之一,“中国水晶玻璃之都”名副其实。中部、东部、南部、西部4个水晶产业集聚园区的建成,使浦江的水晶集聚优势更为明显。目前,全县现有水晶产业市场主体3900余家,其中生产制造业水晶企业369家,批发零售业市场主体3532家(包括商贸企业2125家,电商类企业329家,个体工商户1078家)。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综合看,浦江县水晶玻璃制品在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其中,水晶灯饰挂件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70%、水晶工艺品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80%、钻类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80%。出口产品主要销往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产品体系初步形成。浦江县水晶玻璃产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产品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已形成了灯饰挂件、灯具、工艺品、饰品、日用品、建筑装潢材料、钻类饰品(烫钻)、汽车配件等八大系列,其中销量最大的前三类主导产品为:烫钻、灯饰挂件、工艺品。一批行业优势企业通过转型发展,进入了高端工艺品、奢侈品配套和人造宝石等新市场。而最有特色和潜力的是汽车配件系列,主要产品有汽车前大灯、后视镜、汽车挡把等。

产业规模日益壮大。2023年水晶产业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1亿元、38.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6.5%、36.3%;外贸出口额达21.91亿元,同比增长21.5%;各项产业发展指标均实现了较大增长。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在集聚入园的2016年底,全县仅有规上企业7家;而截至目前,全县已有规上企业97家,增长了90家。全县共有注册在企业名下的外观设计专利124件、实用新型专利401件、市级研发机构3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8家。水晶园区成功入选省第一批专精特新(创建)名单,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园区。

数字化改造稳步推进。向上争取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资金500万,深入推进“N+X”轻量化、批量化、数字化改造,通过选树一批试点示范企业,逐步推进水晶行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目前已完成“一企一线”数字化车间改造企业3家、“轻量化”数字化车间改造试点24家。

产业富民效应明显。目前全县水晶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约4.2万人,包括制造业从业人员约2万,配套产业从业人员2.2万人以上,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12万元/人以上(匠艺水晶技术工种的夫妻工去年收入47万元,西部园区从事压料的夫妻工年收入基本都在20万元以上,机磨工艺职工年收入可达14万元以上,手工刻面员工年收入8万元左右,其他从业人员年收入5~6万元),工资总额近50亿元,其中50%以上通过衣食住行等方式消费在浦江(家人都在浦江生活的员工消费约占收入35%,单身员工消费约占收入80%以上),拉动周边三产营业额20亿元以上。

共话浦江水晶美好未来

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浦江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部分水晶企业负责人共聚一堂,面对面交流,探讨如何推动当地水晶产业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浦江县相关部门负责人既报告了浦江水晶产业发展的好消息,也秉持问题导向,客观分析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如企业规模有限,龙头示范性不强;原材料依赖于从外省运入,原料供应链不全;受设计水平较低、研发能力薄弱等因素影响,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落地率不高等。目前,浦江县正致力于补齐这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

在两个多小时的座谈中,应邀参会的浦江水晶企业掌门人与浦江水晶协会代表一一发言,不乏一针见血的意见建议,也有充满信心的畅想。

浦江恒诚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晶烛台、水晶台灯、水晶花瓶、水晶香水瓶和水晶相框等多种产品销往欧美、中东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通过广交会、欧美展会,以外贸为主,已经拥有一批稳定的欧美高端客户。”恒诚工贸董事长陈水宝提出,要实现浦江水晶的高质量发展,巩固总部经济优势,形成水晶行业集群效应。在人才招引与政策留人方面,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增强技工获得感。

浙江浦江晶盛水晶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水晶奖杯奖牌生产制造的企业,也是浦江县较早经营跨境电商的企业之一。公司董事长张福民认为,要把水晶产业的命脉抓在浦江自己手里,向上研发原材料、向下拓宽新赛道,打通从材料研发到产品设计的上下游全产业链。

从一块水晶砖起步,与建筑事务所合作的浦江晶湛水晶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贸公司。一块童话世界里的水晶砖,成了晶湛水晶董事长张剑文抢占市场的机遇。目前,晶湛水晶共研发出50多款水晶砖产品,实现水晶砖的自动化、模块化生产,出货量达3万余片/天,去年水晶砖系列产品年产值达到了8000多万元,全国市场份额占比约60%。张剑文说,希望在水晶产业的各个品类培育龙头企业,树立标杆,以此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实现与国际对标。

浙江浦江华德水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日用水晶工艺品让人仿佛置身幻境。华德出品的水晶杯、果盘已不是简单的日用品,而是作为工艺品畅销海外,价格不菲。“卡普拉”是捷克水晶的知名品牌,它从欧洲走到浦江,是华德水晶不断成长的结果,也是公司董事长张必军领衔“华德”向“卡普拉”蜕变的过程。张必军提出,针对浦江水晶产业发展,既要积极“引进来”,提升高端市场的竞争力,还要大胆“走出去”,将产品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浦江县铭盛烫钻水晶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成说,浦江是烫钻类水晶产品的发源地,钻类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80%,外贸出口比例高,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要努力把水晶行业的话语权留在浦江。”浦江工艺水晶标委会秘书长李莉提出,去年底,浦江水晶区域商标成功注册,要抢抓机遇,进一步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随后,浦江县相关职能部门代表针对企业诉求给予了回应。

浦江县经济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楼建超表示,政府要带动企业“走出去”参加展会,拓展销售渠道,鼓励企业抱团式对外拓市场,挖掘更多新兴产业的潜力,做好全产业链的增量,拓宽产业蓝海,赋予浦江水晶产业更加澎湃的生命力。

浦江县科技局党组成员张却红提出,要积极邀请行业大咖为浦江水晶企业把脉问诊、解决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招引高层次人才进入浦江水晶行业。

浦江县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科科长邱宏星说,要通过专利申请、支持维权等方面强化浦江水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让企业安心地朝更高标准、更优品牌、更好品质迈进。

在浦江县经济开发区党委委员、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建看来,要通过设备更新与数字化改革降低能耗,推动水晶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打开思路为留人支招,在人才政策上从“唯学历”向“看能力”转变,积极做好青年人才留浦的文章。

浦江县总工会党组成员郑庆建认为,要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通过建立职工之家、职工中心让人才更有幸福感,以劳模工匠协会、劳模工匠工作室建设等方式提升人才获得感。

浦江要实现水晶产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补齐目前存在的短板弱项。下一步,浦江县将继续从主体培育、数字化改造、科技创新、商标品牌等多维度布局,坚持招大引强、招才引智,挖掘优势传统产业潜力,具体做好“四个一”工作,加快水晶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后劲,推动水晶产业转型升级。

确定一个目标。浦江将围绕“全国标杆、全球高地”目标,出台新举措、采取新行动、展示新作为,确保到2027年实现“产业集成优势更加明显,产供销链条更加完整,技能工艺品质更加优化,产品附加值更加突出,数据归集更加高效,社会效益更加显著”,推动水晶产业集群规模再次提升,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晶玻璃制品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同时要实现水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多个翻番”,即水晶企业总销售额、规上企业总销售额、国际国内商标品牌数、专利总数、亿元以上企业数、省“专精特新”企业数、省科小企业数、国高新企业数等多项指标翻一番以上。

实施一个规划。围绕“空间集聚、产业集成、管理集中”目标要求,编制实施好水晶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园区更加集聚。进一步整合原有四个水晶产业集聚园区,形成以中部园区为主导的核心集聚区,建成企业更加集中、土地更加集约、规模更加集聚的新产业园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更加集成。围绕产业链发展体系和产业特性,合理规划水晶行业细分领域的产业布局,形成以中部集聚区为全链条生产加工和东部集聚区金属表面处理为主的产业新格局;推动管理更加集中。进一步理顺水晶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整合部门、园区、镇街、国企各方资源,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服务,实现园区管理更加集中、开发机制更加顺畅、管理服务更加精准。

推进一批工程,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推进产业现代化。争创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省级优秀产业大脑,积极创建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推动水晶产业生产、供应、销售各环节的全面优化;实施产业升级工程,促进新旧突围发展。深耕军工特种玻璃制品、车用玻璃制品等新赛道,引导烫钻、灯饰挂件、工艺品等传统优势企业工贸一体发展,奋力打造在国际销售市场占绝对份额的产销中心;实施主体培育工程,提高产业集群能级。通过激发龙头企业、重点招商企业在转型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全面释放水晶产业转型升级新活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增强产业竞争实力。持续整合资源、优化生态,加强人才引培,在技术攻关、研发投入、人才储备等方面持续发力,增强产业实力。五是实施商标品牌工程,丰富产品价值内涵。强化提升品牌意识、标准化生产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助推水晶企业技术、服务和质量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水晶玻璃之都”知名度。

打造一个环境。一个稳定、和谐、开放且充满活力的良好环境,能够为产业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抓专业服务,提升产业发展效能。浦江将构建“政府+服务团队+共性普惠服务+个性精准服务”的服务体系,为水晶产业提供全面且深入的服务,确保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能够获得准确且高效的支持,进而显著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抓行业自律,营造产业发展良序。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行业规范和严格的自律准则。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全力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抓基础配套,夯实产业发展支撑。加大对水晶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必备设施。构建健全的原材料稳定供应体系、高效的产品展销平台、便捷的物流配送网络等相关配套服务系统,为产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抓政策扶持,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坚持出台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加大对水晶产业技术创新的补贴,让企业研发有充足资金;给予能耗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市场价格优势;还要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覆盖面,破解企业资金难题,切实发挥政策效力,保障水晶产业稳健发展。

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盛锋表示,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将紧密浦江县政府推动水晶产业发展的每个捷报,紧密关注各位企业家砥砺奋进的每一次进步,用心用情用力地为浦江水平产业发展鼓与呼,用记者的笔触、镜头、新媒体作品生动呈现产业发展的新景象,让浦江水晶更加熠熠生辉。此外,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将牢记党媒职责使命,发挥主流媒体优势,竭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浦江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发出浦江发展好声音、汇聚浦江发展正能量。

浦江县委常委、副县长郑燎原对活动表示赞赏,希望新闻媒体进一步挖掘水晶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加大对创新成果、优质产品的宣传推广。浦江县政府将持续关注企业诉求,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浦江水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机遇从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有浦江县委、县政府对于水晶产业的引领,有企业家对水晶产业的坚守,浦江水晶产业未来可期,必将“晶”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