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八方之力 共谱锦绣篇章
——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战略研修班侧记
记者 张益晓
推进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我市按照“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目标定位,谋定后动、扎实推进,取得初步成效。
主动对标国内外先进陆港,是我市高质量建设国际陆港枢纽、构筑开放新格局新优势的战略支撑。8月17日,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战略研修班在市委党校开班,来自相关县(市、区)、部门等共300余人参加研修。
“从战略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国际陆港枢纽,这样的培训还是第一次参加”“课程具有很强的国际性、专业性,深受启发”“站位高远,极大开拓了视野”……一天下来,广大学员深感学有所获。
深学“八大战略”
此次授课团队有着“最强大脑”之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以及德国工程院院士赫尔佐格团队组成,共6名授课人,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不斐成就。
在4月26日举行的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推进大会上,我市与吴志强院士、赫尔佐格院士团队签署合作协议。结合前期深度调研,他们提出“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八大战略”,令大家眼前一亮。
“八大战略”分别是他山之石、内外联动、产业智配、港城融合、五网一体、实施保障、智慧赋能、绿色低碳,环环相扣。“可以说,这是为金华特别定制的。”吴志强表示。为了做好此次授课,专家团队进行集体备课,根据各自擅长领域,或作宏观论述、或作微观解读,给广大学员一次全方位的“充电”“加油”。
比如“国际陆港竞争力及前沿案例研究”,通过对标全球案例总结国际陆港成功以及失败的经验教训,探讨未来的区域及发展方向,提出打造国际陆港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同时针对金华国际陆港特别是华东国际联运港进行分析,提出金华打造国际陆港竞争力的关键。
又如“国际陆港的产业体系以及创新力研究”,结合全球著名陆港案例及德国著名案例,介绍国际陆港发展的产业体系架构及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分析国际陆港的关键产业,提出国际陆港发展的前沿技术及创新力来源,同时对目前华东国际联运港打造创新港区开展分析,阐述其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及创新要素的布局可能性。
授课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前瞻性,深深吸引了广大学员,他们边听边记,时不时举起手机拍摄重要内容。兰溪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交通运输执法队队长范国平说,通过专家解读,对陆港枢纽有了新认识。
“我们更应该关注流通环节的堵点,着力解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陆港的建设需要硬件和软件协同,以此提高流通环节的韧性,打造智能和可持续的制造和物流。”他说,在支撑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上,兰溪将进一步强化发挥水运优势,依托“航运浙江”,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融入浙江内河和全国内河水运网络,更好地实现通江达海,提升枢纽能级。
细悟八婺共举
授课中,专家多次提到“区域”“圈层”“腹地”等概念,其核心是“内外联动”“港城融合”,重在“全市一盘棋”。
世界上诸多陆港的成功实践也证明了这点。以享有“世界第一大内河港口”美誉的德国杜伊斯堡为例,其港口的繁荣发展带动了临港产业,并与港口形成了良性互动,且进一步带动贸易、产业、物流、交通等发展。
“要理清金华陆港向海、向陆、向长三角、向本地四大扇面,展开对外对内的多重联动。”吴志强等专家对我市产业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优势与不足,与人深思。
“内外联动、港城融合战略,对资规部门工作启发很大。”市资规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华东国际联运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楼海英说,通过实施内外联动战略,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区域合作和本地协同,明确金华国际陆港的腹地市场、强化金华本地各区县联动、协同,这是发展陆港也是陆港反哺区域的关键;在陆港高质量建设中,合理组织空间布局,基于核心港区的功能要求,构建临港产业区、港城融合区、区域辐射区的圈层式空间结构是推动港城融合的关键。下一步,市资规局将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结合目前正在组织编制的《金华国际陆港枢纽专项规划》,深入研究港—园—城—域的空间逻辑,谋划具有区域联动、港城协同的空间布局,并将在强化要素保障和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
同样,永康市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磊也对此进行思考。“听完课深感区域协同的价值很大,各县(市、区)也应积极融入陆港建设,实现交通便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他表示,在协同推进陆港建设方面,永康将进一步加强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升级,并积极对接融入国际陆港枢纽的整体布局,支持永康五金物流港建设,加强产业园区与陆港的联动。
实干绘就新景
《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构建“一轴两核三区多平台”国际陆港发展整体布局。陆港年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400万标箱以上,“义新欧”中欧班列年开行数达3000列以上;支撑带动临港制造业产值4000亿元以上,临港服务业总营收5200亿元以上;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1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2000亿元,成为全球小商品集拼中心、长三角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和区域陆港枢纽经济发展中心,基本建成枢纽基础支撑强、联运服务强、集聚带动强和开放融通强的国际一流陆港枢纽。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作为主战场、主阵地,金义新区将以更实的工作举措开展工作。”金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周斌说。一是聚力打好“全面服务”“征地拆迁”“要素保障”三大攻坚战,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特别是在华东国际联运新城、铁路三四线等重大工程上,做好主战场应有的保障;二是以更优的协同联动,加快与市陆港办、市华东国际联运新城指挥部等工作专班的沟通联系,强化专班推进、责任落实、督查晾晒机制,高效推进陆港枢纽各项保障工作;三是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有力措施服务建设国际陆港,以更大的定位格局,清晰认识国际陆港交通枢纽建设存在短板和问题,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锚定‘港’‘廊’‘链’主战场,以勇当主力军的姿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丁宁表示,集团正着力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不断拓展国际陆港开放通道。深化“义新欧”班列高效运输、多元通道、创新发展、安全治理等四大体系建设,打造全国运营方向最多、运营效率最高的中欧班列,力争全年“义新欧”义乌平台开行数量增长10%以上。深化义乌与宁波舟山港港务、关务、船务一体化,推动全程运输服务向内陆腹地延伸,持续提升国际海运航线网络的全球连通能力。常态化开行“义乌⇌马尼拉”国际货运航线,拓宽“直达航线+合作航线”的航空货运通道。拓展卡航“第四通道”线路版图。二是加快推进国际陆港支撑性项目。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建设苏溪枢纽港一期、航运中心、福田物流园区二期,加快推进义乌机场改扩建项目,积极谋划铁路口岸三期、卡航集运中心等项目,不断提升物流枢纽的承载水平。三是全力增强国际陆港改革动能。放大海关监管集拼仓改革成效,打造国际航运集拼中心,推动集拼仓市场化、规模化运作,把“试验田”转化为“高产田”。持续深化铁路运单物权化改革、陆路启运港退税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加快推进“一单制”“一箱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