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嫁给我时是一个正常人,我不能因为她残疾了就不管她”
东阳七旬老人照顾瘫痪妻子38载
记者 卢师慧 通讯员 王燕倩 文/摄
洗脸、换衣服、准备早餐、协助上厕所……昨日清晨5时,在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75岁的邵成仁早已起床开始忙活,照顾因中风落下残疾的妻子。20多分钟后,他为妻子戴上草帽,抱上高脚凳,双手借助凳子将妻子固定在背上,出发去田里干活。
邵成仁说,因为不放心妻子一个人在家,他有时候会背上妻子去干活。寒来暑往三十余载,他们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演绎“后背上”的乡村爱情故事,成就了一段佳话。
妻子意外中风
亲朋好友凑钱医治
50年前,经人介绍,邵成仁与小一岁的包松圆走进婚姻殿堂。婚后,夫妻俩相敬如宾,邵成仁在外工作,包松圆操持家务,养育着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包松圆36岁那年的冬天,在一次剥玉米棒时因劳累过度,起身时突然中风。
得知消息的邵成仁匆匆赶回家中,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将妻子送去医院救治,花光积蓄后,又在大家的帮助下凑了8万多元,辗转去了杭州的医院。最终,妻子虽保住了性命,却只能瘫痪在床。
“那时候两个孩子都只有10多岁,还在上学。”邵成仁说,刚从医院回来时,在妻子姐姐的帮助下,他才有时间顾到孩子。此后,他当起了妻子的“专职保姆”,30多年来,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他细心照顾着她。每天天没亮,邵成仁就起床为妻子洗漱擦身、端水喂饭、端屎倒尿、按摩身体。一到冬天,晚上至少起来协助妻子上4次厕所。遇到好天气,他还会把妻子抱到室外晒晒太阳。就这样,包松圆的身体稍微有了好转,虽然不能行走与自理,但已经能够在高脚凳上坐上一会儿。
更难得的是,邵成仁还通过一些农活和手工活,拼拼凑凑归还了亲朋好友4万多元。“我现在年纪大了,精力和能力都远不如从前,虽然大家都没来提钱的事,但我想着能还就一定要还回去。”紫溪村专职网格员邵军俊说,邵成仁有时间还会参加村里一些公益活动,为村里道路打扫卫生等。
“生活总会好的……”邵成仁常常这么说。即便生活多磨难,但他依然勤勤恳恳,绝不言弃。
背着妻子干活
演绎最美乡村爱情
2015年,村里的种粮大户邵跃忠承包了500多亩农田,在招聘农户时,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邵成仁。“他是我们的老干部、老党员,口碑也很好。”邵跃忠说,想帮助邵成仁不仅仅是因为知道他家里困难。
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邵成仁的生活也多了些保障。想到妻子会经常一个人留在家中,无人照料,他又想着是不是可以带妻子一起去干活。于是,他每周都会挑个一两天,用高脚凳固定,背着妻子去干活。他忙碌时,就让妻子坐在凳子上,不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这样既能安心做事情,又能照顾到妻子。
“干农活很辛苦,夏天晒冬天冷的。”邵成仁说,夏天带妻子出门干活的时候他都会给她穿上薄长袖,戴上草帽。寒来暑往,成天在地里的邵成仁被晒得黑黑的,妻子则依然还是白白净净。“看到他的腿,你就能知道他干活有多用心了。”邵军俊说。
“她嫁给我时是一个正常人,我不能因为她残疾了就不管她。”邵成仁说。虽然已经年过七旬,每回背着妻子有些力不从心,但邵成仁一直咬紧牙关坚持着。田地里、村道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笑声。
采访那天,虽然无法清楚地用言语表达,但看见记者,包松圆还是努力抬了抬手,朝着邵成仁咧开嘴笑。这应该就是最美的乡村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