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不出村” 便民服务实打实
记者 申季灵
在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打造“多点办、就近办、一次办”的村级“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类便民服务事项,自2023年开始,我市全域推行“办事不出村”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家门口有了便民服务站
9月4日上午9时30分,金东区塘雅镇马头方村村民方跃倩来到村便民服务点,了解老年人优待证办理事宜。“我老公马上就满60周岁,听说在村里就能办优待证,我来问一下什么时候可以办理,要怎么办?”马头方村的村级代办员余淑文拿出一沓早已填写好信息的待办人员表格,查看后告诉方跃倩,下个月满60周岁就可以办理,到时她会第一时间上传、提交材料,制作好的老年人优待证还会直接送到家中,不需要村民自己跑腿办理。方跃倩听后连连称赞:“太好了,太方便了!”
在马头方村的村级代办事项登记表上,申请人姓名、联系电话、待办事项、受理时间、办结时间等信息详细登记在册,截至9月3日,该村便民服务点已办理事项927件,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点得到群众好评。
安地镇郑宅村位于婺城区南部山区,距离安地镇上有12.5公里路程。办事难、办事远,一直是村民们期盼解决的问题。“我们村的便民服务站虽然不大,但安排了固定的办事人员,村民有需要,可以到便民服务站办理或咨询,办事不用再跑来跑去了。”郑宅村党支部书记叶越荣说。
“小站点”实现“大服务”。目前,婺城区根据“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求,建成27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设置窗口办事工位,打通乡镇到村(社区)“最后一公里”。
在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有多少事项可以直接办理?翻开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上百件办理事项一目了然,且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服务事项还在不断扩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更多基层便民服务就近办理。
“今年,‘办事不出村’政务服务办理事项增加至204项。”金东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户籍、医保、社保等民生领域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该中心还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对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和调整,让便民服务更贴近群众,更好地为民服务。
在马头方村,今年新增的水、电、气、网充值和缴纳服务,特别受老年人欢迎。70多岁的方阿婆担心手机话费不足,拿着一张百元现金来到村便民服务点,找代办员帮忙充值。“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既放心又方便。”方阿婆说。
便民服务更加易办好办
走进金东区孝顺镇便民服务中心,18个办事窗口分列两侧。来自安徽的小何在孝顺镇工作,她在该镇便民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领到上周补办的身份证。江苏的陈女士和丈夫手上拿着营业执照,坐在等候区等待呼号办理。“我们在孝顺镇办厂,之前就在这里的窗口办理了营业执照,今天过来是想咨询一些事项。”在陈女士看来,孝顺镇便民服务中心交通便捷、办事高效。
经过升级优化,目前孝顺镇便民服务中心可办理事项达330项,每月办件量将近4000件,服务范围不断延伸,有效满足群众就近便捷办事需求。该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2023年浙江省示范便民服务中心。
为了让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让“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加易办好办,近年来,我市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进行提升,统一配备电脑、打印机、高拍仪等服务设施设备,实现便民服务功能最大化。同时依托政务服务2.0窗口工作台与浙里办App,扎实做好基层便民服务中心2.0硬件适配、窗口接件测试、2.0收件人员授权配置和业务培训等工作,实现“就地收件”“远程审批”,便民服务快办易办。
办理一张老年人优待证要多少时间?仅需两分钟。满60周岁或70周岁的居民,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到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窗口申请办理,两分钟就能拿到一张老年人优待证。与以前相比,即办即领,大大降低群众的办事等待时间。
每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都离不开帮办代办人员。“我们按照网格员、代办员等‘多员合一’标准,打造村级代办队伍,开展政务服务代办,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办事。”婺城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拓宽政务服务办事员综合素质能力,打造综合素质佳、业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的职业化窗口工作人员队伍,除了组织各类业务培训,婺城区还开展窗口工作人员职业技能认定。目前,在该区区本级大厅工作人员中,70人取得中级认定,24人获初级认定,覆盖率93%;乡镇(街道)、村(社区)办事员队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预报名人数,已超过政务服务办事员总量的60%。
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让群众办事“零距离”,也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在婺城区金奥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便民服务为中心,社区开展多种多样人性化、亲民化的定制服务。
同时,为了解决村(社区)里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众的办事难问题,帮办代办人员上门服务,将政务服务从“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