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人文

我与《金华大众》的一段情缘

陈开英

我至今还保存着一份1964年3月29日的《金华大众》报。

1958年我初中毕业后因家里弟妹较多,经济较困难,不得不放弃高中学业进金华邮电局当学徒,成了一名长途话务员。

那个年代,邮电通信技术还比较落后,电话机是“磁石式”的,俗称摇把子电话;换机是人工接续的,速度慢不说,设备陈旧,通话质量犹如“蚊子叫”,喊破了嗓子也听不太清楚;长途线路少,金华至杭州只有三四条线路,金华地区通往下辖县也只有一两条线路。通信的困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效率,用户反映强烈,我们几个新进局的学徒也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

针对这些困难,单位领导与老师傅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联系实际、查找问题。通过分析矛盾,勇于实践,理清工作思路,探索解决办法,以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精神为榜样,以白求恩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尺子,制定措施,抓住关键,逐步让话务工作走出困境。同时,我们争分夺秒苦练操作技术,使邮电通信工作渐渐跟上用户需求,取得一些成效。

当时,金华团县委干部唐永顺把我学习毛主席著作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体会写成报道刊登在1964年3月29日的《金华大众》上。

报道一刊出,我感到压力非常大。下一步怎么办?话务工作是否做到十全十美了?是否还有问题存在?我深深反思,告诫自己不能翘尾巴,不能有自满情绪,要戒骄戒躁、埋头苦干,要明白只有一辈子保持谦虚谨慎老老实实做人,认真工作、踏踏实实走好人生每一步。

从此,这篇报道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时时刻刻推着我努力前进;又像一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成了我一生做人做事的宗旨。

今非昔比,电信事业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发展飞速。5G通信、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网上办事、网上购物、移动支付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也享受到了电信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回忆从1958年进金华邮电局到2001年退休,整整42年,这张《金华大众》始终陪伴着我的职业生涯,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方向,不断鞭策我、提醒我,让我终生难忘。

在《金华日报》创刊75周年之际,让我与金华日报的读者共祝《金华日报》越办越好,祝愿人民幸福安康、祖国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