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报:你是我 生命里的院落
胡新民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写的诗句。“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描写了一个华丽精致的庭院。
对我而言,《金华日报》就是我生命里的院落。在这里,有我练就“好笔头”的梦想,孜孜以求,从未懈怠;在这里,有我许许多多良师益友,纵横天地,无论尊卑;在这里,可以针砭时弊,说说耿直正气之言,也可以说事论理,高谈阔论,长篇大论,话发展议民生,讲经济道文化,回望历史、纵论当下、放眼未来。
我的生命从风华正茂到年近古稀,与这个别样的院落相伴,虽有熬夜作文的辛劳,却有见诸报端的喜悦,更有思想的进步、成长的自豪。翻开我的《见报记录》本,数百篇经编辑精心润色的作品,就是曾在这个院落里盛开的鲜花,如今依然余香四溢,令人陶醉。
记得第一次投稿,是复刊不久的《金华报》开展婚恋问题的讨论,引起年轻群体强烈反响。据说,参与讨论的稿件似雪片般飞向在地委机关原机要楼办公的报社。我有感而发写了篇小稿子,没想到几天后竟然变成了铅字。我捧着当天的报纸读了又读,兴奋之余,细细琢磨,直觉得自己当初写的稿子与发表的文字差距实在太大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从天天读报入手,提高写作水平。久而久之,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报纸上的文章与行政公文竟然是很不相同的两个话语体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金华日报》发表的稿子日渐增多,“品种”也不断丰富,不仅有言论,还有消息、通讯、诗歌、杂文、理论文章等。曾受经济版编辑邀请,担任过经济言论“可以清心”专栏作者,也曾在头版头条以特约撰稿人署名发表评论文章,还多次获“理论好稿”竞赛一等奖。
退休后工作重担卸了,但与《金华日报》联系更多。2016年2月,金华日报开展“走在前列 共建金华”集中宣传,我和时任市社科联主席吴远龙连夜赶写《走在前列 共建金华——金华走在浙江发展前列的必然逻辑与现实基础》一文,以两个版连版刊发,与头版评论员文章、“县委书记访谈”栏目形成互动,反响强烈。2018年,我与陈东、杨子平、徐朝晖、黄晓华等报社同仁共同完成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研究工程重点课题《浙中崛起——金华改革开放40年研究》,计30.5万字,并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5月,《金华日报》在头版开辟“新时代金华精神大家谈”专栏,首篇刊发我写的《凝聚起共建图强的强大力量》一文。2022年3月,我参与“喜迎市第八次党代会”“解码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关键词”活动,《金华日报》《金华晚报》连续刊发我写的8篇文章。同年10月10日,金华日报“喜迎党的二十大理论特辑”用6-7连版刊发我历时数月的研究成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习近平同志调研金华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还加了“编者按”。2022年和2023年,先后参与《金华日报》和“婺江潮”微信公众号多次专题理论笔谈。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在金华日报创刊75周年之际,翻着我的《见报记录》本,回望过去的岁月,思绪如海潮般奔腾,从心底涌出一句真真切切的话——感谢你,金华日报,我生命里的院落!你为我的生命注入无穷能量,为我的生命增添艳丽光彩。我无以报答,唯有继续用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更多更美的文字,为你的繁花盛开献上一份热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