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婺江潮·理论周刊

对标领题 精准破题

在深化改革中奋力书写“检察答卷”

钟瑞友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是我国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适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需求,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再创辉煌贡献更大检察力量,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全市检察机关要从检察护企、检护民生、执法司法公正和社会治理四个层面破题答题,抓好贯彻落实。

更加注重服务大局,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体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凝聚各方力量,真正让检察保障持续成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加分项”。在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上突破提升。完善“有呼即应、无事不扰”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两级院全覆盖进驻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并实质化履职,升级检企对话交流平台,加强“一类事”服务场景开发,打造“1+9+N”优化营商环境检察矩阵,全面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检察服务新生态。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上平等保护。精准落细“民营经济35条”,坚持严格依法、公正司法,对侵犯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行为同责同罪同罚,保证民营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上穿透监督。加强执法司法机关协作配合,聚力监督纠正违法“查扣冻”企业财产、涉企刑事“挂案”、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加大对民事执行活动、涉企虚假诉讼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更加注重司法为民,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人民检察为人民,始终把为民司法、为民谋利作为检察机关的履职宗旨和目标,在精准对接民生领域改革部署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创新打造“检护民益在身边”品牌。坚持小切口大作为、以专项带全局,因地制宜开展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电信网络诈骗预防、直播带货制假售假问题整治等专项行动,做到个案与类案结合、治罪与治理并重,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深化特殊群体司法保护。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协同治理医保领域欺诈骗保、养老诈骗,积极推进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试点工作,规范开展支持起诉,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着力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深化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等专项活动,着力解决救助资金不足、审批周期长等问题,不断提升司法救助效果。

更加注重监督主业,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

依法加强法律监督,是宪法和党中央赋予检察机关的根本职责。要紧紧扭住法律监督这个根本职责,找准强化监督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持续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聚焦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全省率先召开府检院联席会议为契机,整合政府、司法、市场各方力量,全覆盖推广应用“检察+”协同共治平台,深化公益诉讼和纠纷化解,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协调一致、监督有效的行刑衔接机制。聚焦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依托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中心,助推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集成改革,通过“专人负责+两轮会商+专案四查”的综合履职模式,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提振发展新质生产力信心。聚焦健全涉外法治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完善涉外法治风险防范机制,推动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络站,形成覆盖常驻外商的“信用+外贸”机制,协同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协调格局。

更加注重协同贯通,积极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监督办案的最终目的是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社会治理效果,要始终牢记检察履职的社会治理责任,充分发挥刑罚威慑、公益诉讼、综合履职等职能,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传承和践行“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持续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办理工作、重复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做深做实基层检察室“案件办理、矛盾化解、服务群众”基本职能,积极争创省级“枫桥式检察室”。切实做好监督办案“后半篇文章”。以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为抓手,在提升建议质量基础上,持续推动从“办理”到“办复”转变,实现回复率、采纳率“两个100%”。协同构建多元治理大格局。深化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助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检察监督同向发力。完善与公安、法院、司法、市场监管等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共促法治共同体走向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者系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