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5版:今日开发区·特别报道

听村歌故事 唱共富未来

记者 吴璇/文 胡肖飞/摄

9月20日晚,金华开发区“文艺赋美 村歌嘹亮”乡村音乐会在汤溪镇派溪童村举行。音乐会上,汤溪镇寺平村、派溪童村的两首村歌《心锁寺平》《派对未来》一经亮相,便受到了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与游客的好评与点赞。

音乐会的间隙,记者采访了两首村歌的创作者之一、金华本土唱作人伊天,了解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一首村歌就是一个“美丽故事”

“一曲深情,今生天涯离别,烛火清影,凤冠金红妆成妃……这几句歌词太有代入感了,一听就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活动现场,游客陈丽霞被《心锁寺平》中的歌词深深打动。

7月中旬,得知要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寺平村创作村歌时,伊天第一时间协调手头工作,将歌词创作排上日程。“走,我们一起去寺平看看!”7月底,伊天和记者一起来到村里蹲点调研,同行的还有市级文化特派员、金华高等研究院中医专任教师王潇。

在村口的活动室内,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胡阿荣给两人播放了关于银娘故事的宣传片。“何不以银娘为切入点,用村歌来表达一个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伊天与王潇两人一拍即合,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

“我们想通过男生的视角,讲述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心爱女子入宫为妃、自己留守古村的故事,从而体现爱情里的忠贞、坚守,用浪漫情怀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寺平,了解银娘故事,把心留在寺平。”伊天说。在歌词创作过程中,伊天和王潇不仅查阅了相关资料,还经常跑去村里与老人聊天,听听老人们口中的银娘故事。在王潇看来,寺平不缺文化,不缺故事,缺的是把文化故事讲出去的渠道,“我们希望通过《心锁寺平》这首村歌,让更多人了解知道寺平,也为村里文旅发展赋能。”

一首村歌就是一把“致富钥匙”

过去,派溪童村因绿水青山而“风景这边独好”,也曾因群山相隔而发展滞后。如今,发展劣势早就转化为共富优势,派溪童人也乘着歌声的翅膀,唱响无尽的希望。

7月底,伊天和记者一起来到村里蹲点调研,听着村两委讲述起近几年的奋斗故事,伊天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画面:小时候在稻田里许下愿望的小男孩,在外漂泊多年后回到家乡,发现儿时梦想依旧,归来仍是那颗坚定的初心。“派溪童这几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随着露营、民宿等业态的进一步打造和升级,人气也越来越旺。”伊天说,《派对未来》想刻画一个归乡人的形象,从而传达乡村振兴需要广大青年参与的愿景。

一首完整的歌曲制作不仅限于歌词,与之契合的声音也十分重要。为此,伊天邀请了青年歌手来演唱,集中体现村歌所蕴含的青春活力。“归来吧,这里是我们的家,是你童年许下的愿望期待的样子……”在派溪童村党支部书记熊伟华看来,《派对未来》唱响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普通村到网红村,我们一直在努力,村歌唱出了派溪童人的精气神,曾经梦想的‘诗与远方’跃然眼前,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未来乡村梦想也愈发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