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宣传和营销推广还得再加把力
——《金华七饼八饼为何难抵一只缙云烧饼》后续
记者 吴振荣 吴瑜涛
近日,陆续又有读者联系本报,对《金华七饼八饼为何难抵一只缙云烧饼》一文发表感想与看法。
“你们这篇报道分析得十分到位。”浦江国梁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黄国樑开门见山地说。黄国樑是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优秀技能人才”,也是“浦江麦饼”和“观音豆腐”浙菜非遗美食传承大使。
黄国樑表示,金华酥饼和缙云烧饼在产品特色、市场场景上还是有所不同的。从制作过程看,金华酥饼和缙云烧饼确实都以烘烤为主。但在消费群体上,金华酥饼更多的是面向零食、茶点市场,作为旅游伴手礼之类用途更为合适。相比之下,缙云烧饼和浦江麦饼更具相似性,都是一道可以作为一日三餐的正餐食用的美食。浦江人喜欢把萝卜、三月青等馅料包在饼里,沾点油放在锅里烙烫至两面金黄,香酥柔韧的浦江麦饼就可以出锅了,如果再配以醇香浓郁的浦江牛清汤,就是浦江人特别是浦江在外游子眼中的人间至味。
黄国樑认为,和金华酥饼地域性的特产属性相比,具有主食属性的缙云烧饼和浦江麦饼更能被广阔的市场接受,更容易在外地开店。他还建议,无论是金华酥饼还是浦江麦饼,都得向缙云烧饼学习,争取到全国各地开出更多的分店。每一家实体店其实都是一个宣传展示地方美食、地方文化、地方形象的窗口,开的分店多了,整体的市场宣传效应就出来了;市场的知名度接受度高了,产业的发展才能更上一层楼。
“看了你们这篇文章,勾起了我大学的回忆。对于如何把金华传统美食发扬光大,我有些许浅见。”读者吴爽也给记者发来了一段长长的微信留言。
吴爽说,她大学是在湖州读的,当放假结束要带吃的东西回学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金华酥饼。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当她兴冲冲地带着好几包金华酥饼到学校,和温州室友一起分享时,因为冷了的酥饼馅中的肥肉,不像现做的咸香软糯,这个室友吃了一口就不吃了。吴爽邀请别的同学品尝,别人也都婉拒,这让她有些气馁,最后独自一人把带来的好几包酥饼“干”掉了。吴爽表示,如今的女生都很注重身材管理,金华酥饼的馅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做一些改进。
吴爽还提到,在她的大学时代,经常能在自己朋友圈看到别人卖义乌红糖麻花,却很少看到有人卖金华酥饼。她建议,是不是可以把酥饼做得更小巧,成为年轻人出游、追剧时的休闲小零嘴;或者也可以和金华熊猫猪猪乐园等联名开发更加精致的伴手礼,利用网红IP的流量加强市场营销推广,让金华特产在文旅消费细分赛道有更好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