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统筹 三大示范
义乌北苑街道推动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王志坚
近日,义乌市人大北苑街道工委组织辖区的义乌市人大代表、街道议政员等深入丹溪社区,了解未来社区试点工作进程,研讨如何扎实有序推进全域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促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等事宜。
近年来,义乌市北苑街道以“城乡共荣 在苑共富 同心共创”为目标,围绕“统筹设施分级共享”“统筹人居环境提质”“统筹运营全域平衡”“统筹多元协同共治”四大统筹,致力形成全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的“义乌北苑经验”。通过建设“设施精准补短的存量盘活示范”“多方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示范”“数字运营一体的智慧设施示范”三大示范,力争在2026年建成街道类全域未来社区省级样板。
党建统领多元参与 “开放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走进丹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只见众多社区工作人员正在一楼大厅办公。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社区为了尽量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群服务中心在空间布局上遵循“办公区域最小化、公服空间最大化”原则,将原本一二楼的办公空间归集到一楼,实行“一窗受理、集中办公、内部流转、快速办结”,不仅方便居民咨询、办事,还将腾挪出的二楼打造了600平方米的邻里活动空间。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办公区,为营造亲民的服务氛围,入口两侧分别设置了居民休闲区、共享阅读区、积分兑换区。闲暇之余,居民经常会进来坐一坐、聊一聊,持续的空间开放拉近邻里距离,增强社区凝聚力。”丹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俊兰介绍,该社区通过党建统领,集结居民力量,让楼栋长成为大家长,组建了一支由197名居民骨干组成的“丹溪栋长”队伍;让楼梯间成为议事角,将议事角嵌入每个小区,经常性开展“邻里议事会”,社区矛盾明显下降;让老街坊成为达人汇,成立了9个社团、13支服务队,党员和注册志愿者“吹哨即报到”。
据了解,作为典型的老旧社区,丹溪社区也存在基础设施老旧、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近年来,社区通过公服空间的充分挖潜,坚持基础设施的亲民化、场地资源的共享化、空间让渡的最大化,目前丹溪社区的公共服务阵地已从最初的不足3000平方米,增加到近20000平方米,辖区居民每百户公共服务面积增长了五倍多。
为了让居民少跑腿,社区还搭建了“友好丹溪”未来义家小程序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说是居民的“随身管家”,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一键报事报修,让问题尽快解决。该平台还链接省市教育、医疗、民政、交通等应用,开设了线上活动报名、场地预约、志愿服务、智慧停车、友好地图等板块,为居民的品质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文化阵地渗透至服务末端
“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笔者随义乌市人大北苑街道工委调研组一行前往丹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途中,看到了该社区结合风貌样板区提升改造的丹桂苑公园和丹桂苑幼儿园。
“社区实行垃圾两定四分点集中投放后,我们把原来的垃圾投放点打造成小花园,由附近的小朋友认领,种植有观赏性的中草药,有效管好空间、美化环境,也打造了一个品牌项目。”朱俊兰指着公园左边的公共晾晒区说,2022年,社区准备启动防盗窗拆除入户走访时居民提出晾晒难的问题,便在相邻位置日照长的闲置区域设置了公共晾晒区,实现了基础设施的便民化、亲民化。同时还在公园里精心规划了运动、游乐区,增设了适老化座椅、健身器材等,让大人们遛娃、锻练两不误。还在公园里打造了2000米的彩虹步道,成了居民们茶余饭后休闲散步、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2021年在闲置绿地建起的丹桂苑幼儿园,是当时义乌唯一一所带有恒温泳池的公办普惠幼儿园。该幼儿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社区良好互动,实行校社联动机制,园内的恒温泳池、标准篮球场、足球场以及缝纫、木工等11个生活工坊,在非教学时段,让居民通过数字化预约,扫码有序进入。在幼儿园外围设置了智慧健身步道,居民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进行登录,设备会根据性别、年龄、结合当日的天气情况计算出消耗的卡路里,同时也可约上好友竞技,让运动变得趣味又科学。
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浓郁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据悉,这是一个依托街道力量对大型的闲置国有资产进行盘活、打破社区边界面向街道内全部社区开放的街道级设施。
“我们构建了文化设施‘1+26+X’‘所、站、点’三级体系,将文化阵地渗透至服务末端。”朱俊兰说,该文明实践所向上承接市级资源,向下辐射基层站点,横向打破服务边界,达到全域覆盖。在图书共享方面,打造北苑图书馆分馆,拥有藏书约12000册,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义乌市图书通借通还。在活动共办方面,联动基层站所、企事业单位开展活动,去年举办活动超500余场,累计参与超7万人次,实现资源共享共办。在跨域共建方面,与金华市浙中书法院合作开设北苑教学点,目前已举办名师公益课程、讲座50余场。
空间挖潜精准补短
“嵌入式”建设卫生服务站
在丹溪社区卫生服务站,笔者见到几位老人正在测血压或咨询健康问题。卫生服务站面积不大,但设施先进,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据悉,丹溪社区在闲置用地上以临时建筑的形式嵌入式配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有效减轻了医院医疗负担,特别是便利了老年群体,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与信任。
“你们看,专家坐诊健康咨询,慢病管理配药用药,这里的卫生医疗服务都是精准配置的。”卫生服务站相关负责人告诉义乌市人大北苑街道工委调研组一行,这也是义乌市首个社区微检验站,能提供包括血脂、血糖、血红蛋白等50项常规检验。2023年度服务7532人次,其中门诊服务4895人次,微检验521次。管理慢性病588位,管理率达85%。社区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提高至98.7%,同比2022年上升3%。
为了满足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针对空间难以挖掘的难点,北苑街道以《义乌市临时建筑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为政策支撑,通过多种方式对社区闲置用房、社区预留用地、集体备用地等闲置空间进行挖掘,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精准补短。又如将闲置售楼处改造为电商服务中心,利用集体用地打造邻里坊,采用集装箱打造初心故事馆,利用架空层建设养老服务点,采用临时小木屋打造便民服务点,利用闲置岗亭打造友好驿站等。
此外,北苑街道还统筹运营全域平衡,通过发掘、培育优质运营商提供专业运营服务,扩大运营服务面,进一步减本增效,达到运营平衡。如引入义乌市首家嵌入式养老运营机构——丹溪康养中心,运营嵌入式养老服务,老年食堂、“32+3”日托床位,数字化赋能居家上门服务,送餐助餐,上门理发,居家陪护。实现从床位等人到一位难求,养老不离家、运营服务费用节省15%,养老服务资费优惠30%。
“统筹运营可以减本增效,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北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制订了养老服务统筹运营时序,分已统筹运营、谋划近期统筹运营、谋划远期统筹运营三类,统筹运营已在全域推广。
北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联动风貌整治提升工作,还开展了一系列建筑外立面整治、道路及停车场改造提升、既有住宅电梯加装等工作。打造了“保笼清零 立面焕新”“家门口的充电服务”“建在围墙上的电梯”等优秀案例。接下来,北苑街道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丰富居民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以“四个统筹”为抓手,将这些经验向全域推广,致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推动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不断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