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烈在浙江师范大学调研对非工作时强调
积极落实峰会成果 不断提升合作层次 推动我市对非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消息(记者 楼盼 杨林聪)9月24日,市委书记朱重烈在浙江师范大学调研对非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非合作重要论述精神,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积极落实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坚持对标对表、逐项推进,持续拓展合作空间,不断提升合作层次,推动我市对非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全力打造更高水平中非合作“金华样本”。
浙江师范大学领导蒋云良、张建珍,市领导张新宇,市委秘书长陆品能参加。
非洲区域国别学是浙江师范大学建设的品牌学科。学校在2007年就成立了我国高校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依托“非洲学”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已累计承办近300个对非研修项目,为非洲培养了大批人才。朱重烈来到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非洲博物馆和工学院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调研,与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非洲博物馆馆长约罗·迪亚洛等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了解非洲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情况。他向浙师大及广大长期致力于非洲方向学术研究、关心支持我市对非合作交流的专家学者、国际友人表示感谢,勉励浙师大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立足办学实际,发挥学科优势,不断完善“非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强对留学生和国际学者的关心关爱,在建设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中实现特色发展。
随后,朱重烈主持召开座谈会,现场研究协调浙师大和非洲研究院建设发展中需要地方支持解决的事项,围绕提升我市对非合作水平听取意见建议。他高度评价了浙师大对非教育合作开展成效,希望浙师大及其非洲研究院聚焦打造蜚声中外的研究高地和顶尖智库,巩固深化中非智库论坛运行机制,积极推动中非交流对话,不断提升资政水平,持续深化区域国别学研究,着力开展面向非洲的多层次教育培训,更好搭建中非交流的桥梁纽带,努力为对非交流合作作出更大贡献。相关部门要加强同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的沟通合作,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助推其成为更具影响力的中国非洲研究机构与国家对非事务智库,共同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朱重烈指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明确了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为全球南方现代化事业注入强大力量,为我市进一步深化对非合作指明了方向。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更加有效发挥地方外事生力军作用,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我市与非洲经贸投资合作能级,推动我市对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
朱重烈强调,对非合作是我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突破方向。要强化顶层设计,认真落实《北京宣言》《行动计划》,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积极探索对非合作新模式、新路径。要持续拓宽合作空间,围绕峰会提出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立足金华实际、发挥金华优势、突出金华所能,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投资、产能、基建、农业等领域合作,高质量办好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推动双向赋能、共赢发展。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继续加强和非洲国家在人才培训教育方面合作,积极助力中非文化交流合作,全面夯实对非友好交往民意基础,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