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8版:义乌周刊·综合

赤岸镇启动老街保护开发项目

让赤街重现 昔日繁华盛景

记者 朱翔

近日,义乌市赤岸镇华川南路4幢赤岸供销社的老旧房屋被逐一拆除,标志着赤岸老街保护开发项目一期工程启动。今年年底前,这里将屹立起一座精美的戏台,为辖区居民新添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赤岸古称“蒲墟”,“墟”意为村落或乡村集市。赤岸集市历史悠久,其中以横贯镇区南北的赤岸老街(又称“赤街”)为代表。赤街全长近千米,宽三四米,分下街、中街、上街,兴起于明朝。最繁荣时,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呈现“店前搭棚子、棚前摆摊子、摊前放篮子”的繁华景象,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一直持续至上世纪80年代。

如今,赤街两侧清代及民国风格的建筑遗存,依稀可见“陈景隆行记”“钟表修理”“冯茂泰号”“冯信泰”“赤岸义记”等老店号、商号招牌。昨天上午,几名古稀老人在赤街散步,得知赤岸老街保护开发项目启动后十分激动。“我们就在这条街上出生,真想早点看到它重新兴起来。”赤岸三村的朱大伯说。

千年古镇如何在乡愁记忆中被唤醒,古老街区如何在文化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实现平衡?今年年初,赤岸镇召开古镇保护开发动员会,决定启动赤岸老街保护开发项目一期工程。据介绍,该工程实施范围面积21408平方米,以赤街沿路两侧266米长度范围内的百户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为主,兼顾华川南路与环溪路、双峰路与赤峰路,打造传统老街风貌。

赤街最不缺的是老建筑和居民,是名副其实的“活着的古镇”。据了解,赤街将按照“修旧如旧”的模式,把集市、中医、婚庆等业态植入历史文化名镇建设,让居民之间的社区感及闲适生活态度形成独特而珍贵的“赤岸式生活”,显现市井气、生活味。

今年以来,赤岸镇按照分步实施、重点攻坚的方式积极推进古镇保护开发。赤岸镇攻坚小组、镇区共建委、城乡办、执法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和研究改造区域的整治方案并成立专项小组;镇、村两级积极联动,包村干部下沉一线,倾听百姓诉求,做好拆迁的宣传动员。多管齐下的措施,终于攻克一座座老旧房屋的“堡垒”,公共区域的“堵点”被一一打通。

赤岸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古镇保护开发是新时代赋予赤岸的新使命,是加快千年古镇文脉复兴、以文兴业的新要求,也是回应赤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加快老镇区建设、重塑历史文化风韵、推动全镇文旅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